六四前後讀到這段文字,精神為之一振:「不要自欺而承認真相是起碼的做人之道,抹煞事實顛倒黑白,只屬一種愚昧的感情作用,至少知識份子不該如此,他們只要有求真的精神,書本上鼓勵得他們多了。」至理名言啊,有一句說一句,深入淺出硬淨結實。還有同一篇文章緊接着的一段:「在香港做中國人,有些地方是最愉快的中國人,我們一方面較能了解真相,另一方面又較有說真話的自由,放棄這種機會是可惜的,但每有人放棄這種機會,如他吃黨飯,未可厚非,不吃黨飯亦然。是自溺於感情中,最為可憐。」今年維園的十八萬,未必個個都能夠攀上台暢所欲言,默默參與已經等於抓緊機會,二十三年來沒有一天打算放棄。
如果我告訴你,這些語重心長的文字,其實不是燭光映照下的有感而發,而摘自一九五七年一位作者的晚報專欄,你信不信呢?文抄公沒騙你,每一句都從《異鄉猛步》搬字過紙,作者司明,原名馮元祥,已於六年前逝世。在翻開這本由熊志琴編選的奇書之前,我對司明一無所知,只不過趁閱讀同一系列「舊夢須記」的十三妹和三蘇文選之便,八卦一下同輩同行的斤両。編者前言提起他填詞的筆名是「司徒明」,我經已發現新大陸脫口驚呼「尤力卡」,再讀附錄的作者自我介紹,見「用文言為《東方日報》撰《無聊齋誌異》」一句,整個人彈到半天高。媽媽咪呀,八十年代中末幾乎天天看這專欄,和陳輝揚古先生陸羽茶聚時時研究,尤其有一篇,寫上海才女若無其事為大齡男友買春藥,分明影射張愛玲胡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