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絕大多數中國城市,以「發展」之名,成都古貌早已全消,剩下的舊物,只有這裏半道牆,那邊半幢樓,然後在這之上加蓋再加建,名為「仿古」,其實統統是海洋公園老香港式的觀光勝地;像女人整容,鼻翼鼻骨可能全是人工後設,唯剩鼻孔裏面的幾根幼細的鼻毛仍是主人的原裝貨。
真正值得走走的,倒是像文殊院和大慈寺之類宗教寶地,畢竟格局仍在、佛鐘長響,挑一個遊客不多的下午或清晨,在寺院內把步速放慢放輕,沿着長長的迴廊走上半小時,心情總能意外地沉澱光明。
是的,挑選。遊中國,必須學懂嚴選,選空間、選店舖、選食物,而且要選時間。許多地方不是不能去,只是有太多人了,再雅致的地方亦變得惡俗難耐。上回去湖南鳳凰,在沈從文故居前擠站着幾百名內地遊客,都頭戴鴨舌帽,是本土遊的「鴨舌旅行團」,每團的導遊一手舉起小旗子,一手持着擴音器猛喊猛叫,活像盛世版的1949大逃難,遠遠看見,我立即頭暈,轉身疾走,寧可返回旅館上網,然後等到晚上十一點多才出動,再到故居門前蹓躂徘徊,即使進不了門,已夠溫故回味。
夜遊確是好策略。在杭州的河舫街,我亦是十點半才到,店舖皆已關門,在昏黃的街燈下漫步於磚石路上,街頭有人吹笛子,街尾有人拉二胡,悲涼蕭瑟的音符在空氣裏盤旋飄浮,我坐在路中央,隱約感應到一個遙遠的古代中國。
此番在成都的寬窄巷子亦是。夜裏的店舖關得七七八八了,走到轉角處,忽地迎頭遇見一位瞎眼老翁站着拉二胡,吱吱啞啞,背後是一道厚厚高高的仿古木門,悲不成調,拉出了另一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