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心出力為亡魂討公道 義工不叫累

出心出力
為亡魂討公道 義工不叫累

【本報訊】23年前麥天馨未出世,那年春夏之交天安門廣場上的激憤悲痛本應與她無關;但昨天,她第一次做支聯會義工,朝早九時留守維園到夜晚,派傳單、募捐和義賣,她沒叫累,因為相信,平反六四的責任應由年輕人承傳。也有教師不忍天安門母親成員受壓自殺,首次站出來做義工,為他們死去的兒女爭取平反。

年輕一代接過民主棒,六四燭光映照出一張張幼嫩的臉孔。黃耀興攝

聽當年悲劇 心如淌血

90後的麥天馨在六四20周年才認識六四,參加燭光集會,從影片上看見追求民主的學生遭殺害,感覺沉重、無力,「佢哋冇錯,但最後竟然係悲劇,政府仲想去淡化。」早前在六四紀念館接過招募義工的單張,她沒有猶疑,更叫四個同學一同參與。昨日義賣,很多長者跟她憶述23年前那場血腥屠殺,「佢哋講嘅時候(我)心卜卜跳,好似當年學生嘅血仲流緊。」
麥天馨說,近年香港言論空間收窄,集會以外,她希望親身參與,為平反六四出一分力,「昨日見到好多內地人,佢哋都好珍惜香港仲可以舉辦六四集會,畀佢哋有個表達自由的地方。」
天安門母親成員軋偉林六四前自殺,70後兼職教師周小姐很難過,「抑壓23年的悲痛,最後選擇自殺,可見佢哋承受好多痛苦。」自91年她開始參加六四集會,昨首次做天安門母親運動義工,只盼盡綿力,為死難者的家長討回公道。她又憂慮,梁振英上場後,不會維護香港自由民主,只顧中共利益,「所以我更加要來」。
年輕人接下民主棒,上一輩義工未有言退。在支聯會擔任義務攝影師的退休教師何潤基,透過鏡頭拍下23年來的六四集會,他說這是留給下一代的歷史見證,不容給國民教育「洗腦」。在街工做了多年義工的胡偉忠說,每個市民的捐錢,都是對他們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