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央行(RBI)為了遏抑通脹及應對貨幣貶值,近年已頻頻出招,但成效不大。自2010年3月以來,該行連續13次加息,結果只能提高了企業的借貸成本,影響企業的投資。
流入股市熱錢大減
在4月中公佈經濟數據欠佳後,印度央行突然減息50點子,但其後卻啟動已被當地最高法院裁定為非法的新稅法,對外國公司接管的企業實行追溯性收稅,導致依賴海外投資的印度經濟進一步遭遇「投資荒」。在法案出台後的一個月時間內,流入印度股市的外資下降了99%。
與此同時,印度4月通脹增速仍然強勁,4月零售通脹達10.4%。該國衡量通脹的批發物價指數(WPI)在4月時按年升7.23%,高於3月的6.89%,亦比市場預期的6.67%還要高。RBI行長表示,通脹已限制其進一步減息的空間。
為阻止盧比貶值,RBI前一周亦出手干預。數據顯示印度的美元外滙儲備當時下降了18億美元,還剩下2900億美元。有分析指,外滙儲備如此少,已不足以為盧比築起防火牆,因為在扣除其餘成本、短期債及外國投資回流之後,印度政府可實際操作的外滙儲備可能只剩不到200億美元。
專家指出,RBI接連出招都得不到成效,可能已達到技窮的地步。另一方面當地物價持續勁飆亦令RBI事倍功半,其中食品及其餘必需品價格維持天價,通脹隨時見11%或以上,再憧憬該行減息已是不實際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