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達12.2億,近年經濟急速增長讓人刮目相看,蘊藏的發展潛力深受國外投資者青睞。然而印度貪腐猖獗,政府架構臃腫,近乎癱瘓經濟改革進程,使外資投資意欲急降,窒礙印度經濟發展。
印度政府對於國內疲弱經濟,常歸咎於歐債危機所致,缺乏振興經濟措施。然而,當局自今年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急挫至僅升6.1%後,上周始採取行動,促各部長削減非經常開支10%,以及暫停增設政府職位。
總理被指控貪污
印度央行前行長賈蘭(BimalJalan)認為印度經濟疲弱,政府責無旁貸。印度國民儲蓄率佔GDP34%,而其他金磚國如俄羅斯為20%,中國則達53%。賈蘭指印度國民儲蓄率利好經濟,惟國內投資率低,生產及基建項目屢遭拖延,打擊經濟增長。
據獨立研究機構去年公佈的貪污觀感指數(CorruptionPerceptionIndex)顯示,印度指數為3.1,低於中國的3.6。該指數滿分為10,數值越低表示貪腐猖獗,滿分則指該國秉持清廉,結果反映印度貪腐情況較中國嚴重。總理辛格及14位部長上周被反貪腐民運領袖哈扎雷指控涉貪污。去年印度遭揭發舉辦英聯邦運動會時收受回佣,令政府損失高達390億美元(3026億港元)的電訊業醜聞案等,除影響國內商業發展,更削弱外資信心。
另外,佔印度GDP0.5%的航空業,提供170萬職位。但印度當局拒絕為業界直接引入外資,再加上過度徵稅和基建不足,競爭力被大幅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