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棠港大「談情」三十五載

楊春棠港大「談情」三十五載

【本報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館內沒有蒙羅麗莎的微笑,也沒有兵馬俑及木乃伊,卻有一個「會說話的展品」——博物館總監楊春棠。他過去一年半每周在館內「開Talk」主講「陽春堂說物談情」,120次專題講座題目從無重覆,由文物帶入歷史文化,說到底原來是港大給予博物館資源太少,「無錢搞展覽,窮途末路只好擺自己上枱」。

獲服務獎 嘆資源少

楊春棠,港大博物館「揸fit人」,73年港大畢業後,做過政府二級行政主任及中學教師,74年加入香港藝術館任二級助理館長,77年重返母校博物館工作。服務港大35年半的他,剛獲港大頒發長期服務獎,在訪問中最常提到的卻是資源很少,「每年港大給予的營運資金僅數百萬元,包收購藏品兼日常營運費用,根本無可能購買價值不菲的千年文物」。
不過,楊任職總監的15年期間,館內藏品卻由1,000件增至2,000件,「文物唔一定貴,有眼光總會找到有潛質藏品」。他曾數十元買入80年前夜中學的舊卡片,又以2,000元買入有100年歷史的木刻,後者已升值至逾三萬元。他形容博物館就像「茶餐廳」,產品平價但多元化,冀日後能升呢變為「小飯館」。
他本月30日將榮休,對香港缺乏博物館文化有點感慨:「港人去外國總會參觀博物館,但有幾多人常到香港的博物館呢?」他不評論文化局長人選,但認為政府應先找出香港文化定位。退休後他將重拾年輕時的興趣,「很愛創作,會去學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