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歐債危機令市場顯著波動,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明,一旦歐元區出現重大變化,全球經濟再受到新的衝擊,屆時有可能要調整原定今年本港1至3%的經濟增長預測,連帶本港失業率亦存在上升風險。
記者:周燕芬
曾俊華昨日在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滙報今年本港經濟狀況,他希望歐洲多國領袖能盡最大努力,在短時間內穩住歐債危機,假如全球經濟未有再受到新的衝擊,香港經濟今年全年的實質增長應可達到早前預測的1至3%;不過,現時外圍風高浪急,他不能排除未來幾個月有再調整本地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的需要。然而政府會維持高度警惕,密切留意事態發展。
向銀行業壓力測試
被問及希臘一旦脫離歐元區的影響,他指出,歐洲央行將停止借錢給希臘,當地銀行可能出現擠提或國有化,6、7月到期的債項將未能償還;而港府正密切留意歐元區情況,並對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希望能在壞環境下仍能正常運作。
他表明,現階段難以預測對全球經濟所造成的影響,但歐元區走勢逆轉,將無可避免影響全球金融市場,並對中國在內的經濟表現造成威脅。
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提出,屆時政府會否再有加強版的存款保障計劃,以保障本港銀行業?曾俊華回應稱,本港銀行業對歐豬五國的直接對外債權只佔0.44%,直接影響不大,然而間接受到德法金融業的影響則難以估計;若西班牙和意大利情況變壞,料將導致市場流動資金停滯。港府已提出為中小企提供信貸保證計劃,應對惡劣環境。
拒評港交所擬購LME
另外,議員詹培忠對於港交所(388)擬併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舉動表示質疑,向作為港交所大股東的港府提出質詢。不過曾俊華表示不作評論,指港交所作為上市公司,議員可以找港交所主席或行政總裁作詳細了解。
議員涂謹申建議,將港府發行的通脹掛鈎債券(iBond)作為長期持續發行舉動。不過曾俊華指出,iBond發行並非補貼中產,而是希望推動本港債券市場;日後發行與否會考慮當時債券市場整體情況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