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做女人,越來越令人無所適從。貪慕虛榮、拜金、物質主義被譏諷為港女。「有情飲水飽」,嫁經濟能力比自己差的男人,腳踏實地經營自己的生活,卻也被視作異端,要莫名其妙承受輿論壓力。
朱克伯格在Facebook貼出結婚相之後,大陸媒體馬上譽Priscilla為「世上最幸福的女人」。Priscilla也許很幸福,但是否「世上最幸福」則難以論斷,說她「最幸福」,僅僅因為她新婚丈夫的身家而已。這一說法很快招致海外讀者不屑:「貴國一切都以錢衡量。」香港又何嘗不是?選美出身的女明星不傍富豪,不被包養,努力工作,自食其力,卻連累丈夫、家人遭受人身攻擊。似乎在香港做一個稍有姿色和名氣的女人,唯一的、「正常的」出路只能是待價而沽,價高者得。
這個笑貧不笑娼的社會,一邊指責港女拜金,一邊卻又不遺餘力物化女人,全民偶像統統是那些肉價高企的女人,包括一次性獲得一張長期飯票的,也包括那些被包養的——不管一男包養幾女。
有人重情,有人賣肉,個體的人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純屬個體自由,與外人無關,外人不該笑貧也毋須笑娼。
但是輿論、媒體、社會共同的價值傾向是視女人為商品,用肉價論斷女人的價值,用她們手上的手袋價格衡量尊嚴的輕重,尊崇被包養的女人而鄙薄自食其力的女性,這個社會多麼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