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泰倡港府助外闖設廠

聯泰倡港府助外闖設廠

《專訪》
盛傳有意接替梁劉柔芬出戰9月立法會選舉的聯泰控股(311)行政總裁陳亨利,建議政府仿效新加坡政府在蘇州建立工業園模式,在東南亞投資建設一個港商工業園,以協助港商應對內地工資不斷上漲的壓力。
對此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發言人回應稱,廠商在不同地區投資設廠,是個別企業經考慮不同因素後作出的商業決定,特區政府會繼續致力推行各項措施,為企業提供所需支援,並不時檢討。政府剛於5月立法會便通過撥款,成立10億元專項基金,協助香港企業透過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預計專項基金將於今年中推出。

在東南亞建港商工業園

陳亨利解釋其建議時說,現時國內工人月薪已達460美元,遠高於東南亞工資200美元以上;然而國家「十二.五」規劃中明確內地工資要翻一番,再計入內地徵收的稅務及費用,每名工人費用實在較東南亞國家高出一倍。
在此新形勢下,已觸發新一波的搬遷潮,輕工業廠家將部份生產工序搬離中國,移往東南亞。以主要的美國成衣市場為例,去年從中國進口的成衣,出現十多年以來首次跌幅,佔比只有39%,較2010年跌了3個百分點,充份反映中國成衣製造業的競爭力,正受到工資上漲、稅費繁重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而削弱。外國買家更明言,要將生產線部份遷離中國,日本Uniqlo要求中國產量由80%降到50至60%,Coach(6388)生產的皮包則要求至少50%產量要在東南亞生產。
不單止港商,就連內地企業也在尋求將生產線外移。陳亨利表示,6月份香港紡織商會將聯同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一起到緬甸考察設廠的可行性。他指出,早於10年前成衣業仍處於配額年代,港商已到東南亞設廠,經驗豐富;在新形勢下港商可以夥同內地企業以合資合作形式,一同往東南亞設廠,只要港商懂得把握新機遇,可為紡織製衣業再創新局面。

反對內地設最低工資

他曾向東莞官員坦言,若內地「人工加得急,就走快啲」;他不贊同內地設最低工資的做法,「請唔到人我會加人工,但以獎勵工資形式進行,會較易管理」。他又懷疑內地推行經濟轉型,「中國十幾億人口,係咪個個都做到高科技、服務性行業?」面對外貿形勢嚴峻,他指今年以來,大部份沿海城市的最低工資基本上已沒有提升,主要是中西部內地城市才增加。
陳亨利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可參考新加坡政府於蘇州設立工業園做法,在東南亞投資設立工業園,讓本港企業到當地發展生產,同時亦有助本港鞏固設計、研發、管理等高增值服務,「香港產業全世界邊度都做」。
展望未來紡織成衣業界發展,他預期,未來10至20年人類着衫習慣將有根本性改變,不會再有全棉衫,而是研發出一些新材料,例如已有不用水也可進行染色的布料。他慨嘆,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紡織成衣交易中心,但在研發方面大大落後於台灣。
記者:周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