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 - 邁克

二十三年 - 邁克

兩個數目字,竟然可以串成一個刺激中南海的敏感詞,在擁有十三億人口的土地上,經過悠悠二十三年依舊諱莫如深。前幾天去星巴克打算買件檸檬蛋糕慰勞味蕾,一看櫃檯前人頭湧湧,剛想打退堂鼓,忽然省起隔籬超市的流水線胡蘿蔔蛋糕也很好食,二話不說蟬過別枝。近年經濟狀況托賴較為穩妥,其他地方豪不起,起碼進到超市可以不看標價,喜歡什麼拿起來就往購物籃丟,但必定先瞄瞄賞味期限,以免不小心買了欠新鮮的食物。這件甜品包裝上印的月份和日子,正是肯定遭內地刪除的六和四,隔江的男身商女不禁呆了一呆,掃貨的手遲疑了半秒鐘。「亡國恨」固然言過其實,後庭花也不會因此而不引吭高唱,然而在凡夫俗子的生活裏,那短短的停頓也算慈悲乍現吧,雖然到底不過是自己感動了自己,十萬八千里外的廣場如常車水馬龍,和國際接軌的繁榮繼續向前欣欣。
事發那段時間不在香港,沒有能夠上街搖旗吶喊,記憶地圖的點滴瑣碎凌亂,尋舊路出發地標往往是《血染的風采》。梅艷芳的現場版淚跡斑斕,那是米已成飯的聲討,我更熟悉無心插柳的王虹,激昂之中鋪滿小調的幽怨,「如果是這樣,你不要悲哀」可以託付與家仇國恨無涉的兒女私情,看似手起刀落,實則剪不斷理還亂。有時甚至懷疑,略似山歌的演繹,喚醒了更久遠的《劉三姐》,藏在桂林山水的縷縷柔情,總要以肺能量充沛的「哎……」打頭陣;但好勝逞強到了最後,不得不折服在時間大臣淫威下,輕輕承諾「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