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特首因多次自豪遊,住總統套房,水晶燈,波斯地毯,華蓋四柱龍鳳床,遭到審計批鬥,牆倒眾推,連大陸官媒,也狠踹一腳,好不喧譟。
老大出了事,一干司局級高官也現了形。五年一任,原來也分別豪遊六七十次,歐美、日本、南美洲、中國大陸,看不盡倫敦哈勞百貨公司的手袋西裝,嚐不盡的FatDuck紅酒和法國鵝肝,當然,若是「特區政府駐倫敦經貿辦事處」的那個AO,行李叫車,打點得當,正好也上溫徹斯特(Winchester)一轉,探望那裏領了學費津貼的兒子,父子溫馨談心:「記住,讀書要勤力呀,英國的貴族學校,要求好高的呀,你看人家薄瓜瓜多爭氣,進了牛津呀。你這衰仔呀,要是讀不上,趕回香港,你媽咪託我轉告你:可就要插班到屯門,接受國民教育了哦,Jonathan你驚唔驚呀,你自己執生啦─」
值此悶局,曾特府又散夥在即,華文輿論還不一哄而上,把個「Cheap曾貪腐班子」往死裏咬?
特府是不是爛透了呢?知道點國情的,都知道其實沒那麼嚴重。曾蔭權是英國培養的人才,跟從英國人時,規行矩步,只愛觀鳥,橘越淮而什麼,十五年來你偏要他培養「當家作主」的「民族自豪感」,要當Master,不要做洋奴,他就「當家作主」,Master給你看,僅此而已。
元朝的宰相張養浩,有一首元曲,是這樣唱的:「那的是為官榮貴,止不過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舊相知。家庭中添些蓋作,囊篋裏攢些東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這段曲子,由於是舊時的華文,在iPad和SMS的年代,未免高深,意思就是:貪什麼呢貪,別大驚小怪好不好,做了官,當然要豪華享受,他只不過多去了幾場魚翅紅酒局,向妻姨家小和老友死黨開點後門照顧好,要具跑步機,人家送盞水晶燈,皮箱裏夾兩件名牌,有什麼好批鬥啊?未見過呀?
「國民教育」,以這點「國情」,止不過多吃些筵席,還沒上百億的圈地,老婆也沒殺英國人─這一點,我們香港人當英奴慣了,我們認輸,英國人絕對不敢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