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內地經濟下滑趨勢加劇,銀行不良貸款壓力勢增。據報道,為提前拆彈,中國銀監會已要求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建行(939)及交行(3328)五大內銀,自查貸款五級分類情況,涉及貸款規模超過28萬億(人民幣.下同),結果已於5月底上報,暴露出內銀賬目問題重重。
五級分類出現偏差
截至今年3月底,全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為0.96%,該五大內銀近年不良貸款率持續下降(見表),但其真實性一直令市場質疑。此次中銀監特地要求各內銀自查貸款五級分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旨在充分暴露信貸風險,亦顯示對內銀資產品質的擔心。
今次自查結果尚未向外披露,但據了解,已暴露各內銀貸款五級分類出現各種偏差,問題重重,包括借新還舊、以貸還貸、重組等延遲風險暴露及貸款違規;借款企業、中介機構提供的報表報告失真等;以及未嚴格執行分類政策及標準;分類政策制度或系統不完善等。如內銀不良貸款率因此急升,恐再成大市「計時炸彈」。
不良貸款率受質疑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表示,市場一向質疑內銀偏低的不良貸款率,認為未必能反映實際情況。內地監管機構亦多次提出要摸底,尤其是市場普遍期待中央在下半年放水,更需要在此之前,搞清楚內銀實際不良貸款情況,以免造成更大信貸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