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學童清潔意識低

跨境學童清潔意識低

【本報訊】雙非和單非跨境學童將逐年大增,在學校引起生活文化衝突。有學校發現跨境學童的清潔意識較差,家長對校規也不太了解,需要在暑假為家長和學童開適應班。
上水名校惠州公立學校小一和小二有兩成是跨境學童,校長陳紹鴻表示,港、深生活文化不同,跨境學童常有垃圾蟲行為,「慣咗隨地拋垃圾,課室污糟啲。我哋要教、罰嚟提佢哋,近兩年仲成立清潔糾察」。家長有時不明白學校要求,如在冬天該校男生仍要穿短褲,再配合長襪,「佢哋話凍,俾個仔着長睡褲打底,外面再着短褲再長襪,好騎呢」。該校在暑假為有關家長舉行兩日的適應班,教他們如何照顧子女上學。由於時常需要聯絡他們,每月長途電話費支出6,000至7,000元。
此外,多名跨境家長昨投訴新學年校巴費升幅近倍,本學年每月650港元,新學年增至人民幣900至950元,相等於1,100港元。在深圳居住的港媽吳女士表示,校巴公司更規定必須由他們代辦可於口岸上落校巴的禁區紙,每人並繳交500元按金,「唔坐呢間校巴,佢哋就收番張禁區紙,要再申請;坐唔夠一年,又會沒收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