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時,人人安坐家中電視送飯,Samson哥哥卻跑到大埔滘自然護理區,說要探探老朋友。他輕聲說:「老朋友不靠眼睛尋找,用聽覺便可感受!」說罷,電筒一關,伸手不見五指,卻聽見蛙叫蟲鳴與淙淙流水合奏出美麗的樂章。
記者︰芒果姐姐
攝影︰輝哥哥(部份照片由生態協會蘇毅雄提供)
點解點解,入夜才行山?
因為夜間更熱鬧!好些昆蟲動物晝伏夜出,即是日頭覺覺豬、夜間才覓食。生態協會總監Samson哥哥:「兩棲類及蝸牛都怕熱怕乾,一些昆蟲則為了避開日間眾多的捕獵者而要夜行。」而在不同月份,觀察到的生態亦大不同。
選擇夜行地點時要以安全為考慮,要有正式的步道,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沒太多人為建築與活動,天然環境得以保留,是不錯的選擇。
旱季
每年10月至3月為旱季,這時兩棲及爬行類會冬眠,昆蟲則多以蟲卵或蛹的狀態度冬。這時期夜行可找到的多是哺乳類和鳥類如蝙蝠、夜鷺。
濕季
即每年4月至9月,正值繁殖期,天氣回暖潮濕,兩棲類活躍起來,昆蟲破蛹而出,亦有哺乳類出沒,可謂夜行的好時機!
小生命圖鑑
1.夜間視覺不管用,青蛙靠叫聲便可與遠處同類溝通,遇求偶季節更是蛙聲四起。其中顏色鮮艷的大綠蛙生活在河溪旁,其叫聲高音如口哨聲,在急湍的流水聲之中亦清晰可聞。
2.青蛙也會爬樹,例如斑腿泛樹蛙便曉用趾端吸盤爬樹。
3.有發現!綠葉上是牙籤般幼兼有保護色的竹節蟲。
4.黑眶蟾蜍眼後的腰果形突起物是毒腺,遇危險時會分泌毒液保護自己。
5.細蚊大叫:「蟑螂呀!」嚇得同行媽媽花容失色。其實樹林的蟑螂取食動植物屍體及有機物碎屑,可說是林中的清道夫。
6.蛾類幼蟲趁黑夜掩護出動覓食。
7.「海南雞蟹?」看來細蚊是肚餓了!這是生活在溪邊樹下的淡水蟹南海溪蟹,是「溪」不是「雞」啊。
o殊....請安靜!
拜訪別人的家要守禮,大自然就是動物的家,所以大人細蚊都要:
保持安靜
別打擾小動物的生活。
忌用化學物品
如蚊貼及強烈蚊怕水,無意的接觸可令牠們中毒。
避免用強光
亂照小動物會嚇怕牠們。
MindYourStep
小心踩到腳邊的小生物啊!
仲夏夜之夢——認識夜行生物
日期:7月15或29日4至9pm(工作坊及戶外實習)
地點:船灣郊野公園、大埔滘自然護理區或
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
費用:$740(一名家長連一位小一至中三子女)
查詢:27892306
報名: http://www.eco-institute.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