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all36小時》現實版少女患星形細胞瘤

《OnCall36小時》現實版
少女患星形細胞瘤

【本報訊】電視劇《OnCall36小時》中由楊怡飾演的見習醫生「魚仔」,患有罕見的多形性黃色星形細胞瘤;現實中,香港亦有這種極罕見的星形細胞瘤病例。一名18歲少女下肢無力及經常跌倒求診,脊柱磁共振檢查發現脊髓內有囊腫物,手術切除後證實為促結締組織增生型星形細胞瘤。醫生表示,星形細胞瘤多於嬰幼兒出現,患者為剛成年及屬原發性脊髓腫瘤,則從未有文獻記載。
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道,一名18歲少女下肢逐步無力及僵硬,病發的過去一年不能跑步,求診前兩個月更經常跌倒。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檢查後,發現她有痙攣性截癱,其脊柱磁共振結果更顯示,T7、T8髓內有囊實性不均勻增強型病灶。患者決定接受手術切除,惟組織化驗顯示其腫瘤為促結締組織增生型星形細胞瘤。

切除腫瘤後順利康復

撰寫報告的中大影像及介入放射學系學者指,嬰幼兒促纖維增生性星形細胞瘤(DIA)是一種罕見的腫瘤,通常於患者兩歲前會發現;而非嬰兒原發性病例則更為罕見,至今只有六個病例,病人發病年齡分別為3.5歲至11歲,所有患者均為顱內腫瘤,只有一名患者有脊髓多灶性病變。
是次病發的少女,是首次發現有原發性促結締組織增生型星形細胞瘤發生在脊髓位置,而剛成年亦為罕有的病發年齡。患者在切除腫瘤後康復順利,用工具協助下可以走路,術後四年的跟進病情亦未有惡化。
私人執業腦外科專科醫生藍明權稱,星形細胞瘤有很多類型,但一般多於腦部發現,一年約有數十宗新症,有先天性或後天受輻射感染的病例,但在脊髓發現則非常罕見。他解釋,脊髓內有很多神經線,星形細胞則作為「護士細胞」,負責提供養份及不讓神經線受破壞,但若星形細胞出現病變,則會成為星形細胞瘤,反會破壞正常體內細胞。星形細胞瘤若為惡性,切除腫瘤後或需再電療和化療;若未及時醫治,更有可能令手腳無力情況加劇,最終變成四肢癱瘓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