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樽頸地形 水流特急

危機四伏
樽頸地形 水流特急

「龍鼓上灘出名潮汐變化大,噚日吹東南風,海上有白頭浪,喺海中摸蜆好危險」。香港漁民權益會發言人石國強解釋,潮水漲退難測,不識水性在海中活動存在危險,龍鼓上灘對開地形如樽頸,潮漲時水流特急,所謂水乘風勢,捲起的大浪衝力很大。
他表示,摸蜆最安全方法是在岸邊淺水處,但許多人嫌近岸的蜆數量不多,又較細隻,摸蜆時會越行越出,或者越玩越忘形,結果不察潮漲的變化,置身危險中。
石國強說:「要有蜆棲息嘅地方,必須有很多微生物,一定唔係沙灘而係泥灘,海底凹凸不平,暗藏殺機,而踩入污泥好易拔不出,遇到大浪冚嚟都避唔到,飲兩啖海水分分鐘暈低」。

宜先做足安全措施

石國強又指「沙白」蜆於夏秋兩季當造,最多人去撈,但安全最重要,宜在岸邊淺水處去摸撈,如果要行出海中,應帶同水泡及身上纏繩繫於岸邊,一旦出事也不致失救。
摸蜆喪命的慘劇在全世界都有發生,04年2月5日,23名中國非法勞工在英格蘭西北部的莫克姆灣摸蜆時,因潮漲急至不及上岸,結果大浪一次奪去23條生命。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