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高過97了,對很多人來說,真是百般滋味在心頭。跟大家講一個地道香港仔買樓故事。
朋友中七畢業後工作數年,發展平平,95年加入美資銀行工作,97年樓價飛升,加上需要搬出,買入了單棟式323方呎單位,144萬元,供25年。97後,科技股爆破,樓價跌至66萬元,蒸發逾五成。本來有份工,按月供款,也非壞事。可是經濟翻天覆地,銀行也不能獨善其身,裁員潮開始,每天也活在恐慌當中,經歷了人生中數年的低潮,最壞方案,就是破產算了。
朋友是自住用家,不是圖利的炒家,為甚麼也會陷入這種情況?經濟不景,樓市急跌,懲罰了炒家,也懲罰了用家,何解?多年來,找不到答案。
今天估價197萬元了,如果放出,賺了15年的自住,仲收回百多萬現金。經紀和親朋戚友也不斷游說朋友換大單位,思前想後,還是拒絕了。
經歷過地獄與天堂,覺悟樓按是人生極大負債,供完才是你的正資產,期間要承受沉重的經濟和心理壓力,他已有了這寶貴經驗,不需要第二回了。
他享受自住細單位,除了不想再影響生活質素外,也保留着小屋帶來甜酸苦辣的回憶!
讀者 笑俠
本欄園地公開,歡迎各界來信,以450字為限,請電郵至mailto:[email protected],
註明《家》樓民講場,請留聯絡電話。編輯保留文章的刪減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