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官腔 - 林夕

文化官腔 - 林夕

我城未來文化局長,無論由許曉暉先生或是許婉暉小姐來當,無論其人文化修養有幾厚,將來業績有幾好,且先放下不管。
最卑微的要求就是文化局長的發言、應對,起碼要有點文化味,雖然都是當唱歌,那腔調至少如一則有韵的小令。
各局官人如何失言如何失禮,都算了,文化局局長講話是萬萬不能語言無味的。
台灣文化部打算以牽牛花做標誌,且看龍應台如何以作家的本錢來應對,在「為什麼會是牽牛花」上大造錦繡文章。龍教授表示,牽牛花是向着陽光,從泥土出發,代表草根性。
這解釋其實也頗牽強,向陽的花何止牽牛,又,有什麼花的根源不是從泥土出發?不過人家就是能言善道,哪怕是花言巧語,也順道展現了文化部長的視野!文化部也關注草根文化,更補充一句:以泥土扎根,才是文化部裏面最重要的事情。
很難想像,如果有人問我城的飛龍標誌為什麼不是飛馬飛燕飛天豬,我們的官腔能唱出個什麼調調。不外乎就是龍騰九霄啦、天天向上啦、飛啦飛啦、夠強國化啦。再問下去,這些龍的傳人就應該再沒有補充,然後不願置評。
台灣人再問下去,牽牛花在日本和煙花女子大有關聯,又怎麼說?龍女士回應:「煙花女子難道不是我們的姐妹嗎?」看,雖則牽強得有點逗笑,卻趁機秀了一下人人平等宣言,那喜感,比起黑影熊黑影論的電影感,有文化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