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南華會因巴西籍教練米路的牽引之下,結果造就高尼路與阿拉烏蘇兩名高質森巴兵來港效力;14年後的今日,已入籍香港的高尼路,終於在38歲之齡高掛球靴,並在緊接的周日進行告別賽,一談起高尼路,筆者隨即有無限美好回憶!
過往的香港外援,大多來自英倫三島,最成功的例子當然是譚拔士。不過論到南美外援,其實成功例子並不多;當年南華會能夠在國際體育會,簽得年僅24歲的高尼路來港,除了是南華會之福外,相信亦是香港球迷之福。
對於不少外援,甚至國援來說,香港極其量只是一個踏腳石;但對高尼路來說,顯然不只是過客。其實外援要適應本地文化,抵抗香港紙醉金迷的生活,本來已是絆腳石,可是高尼路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投入感極高,兼且紀律性極強的好球員;或許這份專業,才令他可以堅持信念,在香港踢足14年。
一講起高尼路,筆者隨即勾起兩件趣事,不過主角並非前者,而是當年一同加盟南華會的巴西籍教練米路。尚記得當年米路一上任,或許他已知南華是班霸球隊,米路為了獲取一眾南華球員的信任,竟然初次會面就將其在日本出戰過世冠盃的場刊,交給眾少林兵觀賞。為的除了是證明實力,亦希望球員能夠為他賣命。
第二件趣事,則是米路與筆者的一段對話。記得當時正值大賽前夕,米路擔心一眾南華單身球員會在比賽前夕夜蒲,於是就希望筆者能夠以隊長身份,呼籲一眾單身的華人球員,賽前一晚在宿舍留宿;筆者為求一視同仁,便要求就連單身的外援球員,都要在宿舍留宿。結果米路隨即收回成命,或許這就是他對華人球員的一份尊重。
當年米路與高尼路,均主動地入鄉隨俗,兼且積極地融入球會。或許當年華人與外援之間,無論實力與待遇亦相當接近,所以彼此之間都能融洽相處。
時光飛逝,筆者當年與他一同在南華會扼守中路,兩人合作無間;轉眼間,高尼路要踢告別賽,筆者亦非常期待這天來臨,能夠再一次與他並肩作戰!
文: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