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又等,拖了又拖,共和黨漫長的初選終於告一段落。一直是頭號大熱的前麻省州長羅姆尼終於成功取得提名所需的1,144張代表票,不用再擔心中途落馬,不用再怕被共和黨右翼的茶黨狙擊,更不用再花時間爭取黨內支持,可以全力攻擊對手──現任總統奧巴馬。
羅姆尼其實是一個相當破格的人選,跟近幾十年共和黨的政治面貌很不一樣。首先,他來自美國東北部的麻省。這個州向來是民主黨的根據地,自由派重鎮,近20年大選都沒有讓總統共和黨候選人勝出過。對不少共和黨人來說,麻省幾乎等同敵營,羅姆尼來自這樣的地方,自不免令共和黨人懷疑他會不會變得太溫和、太自由派。
此外,他的政策也委實跟共和黨主流不一樣。當麻省州長時,羅姆尼率先推出醫療改革,方案跟奧巴馬政府搞的一套差不多,也是借助政府的集體議價力量令更多人受保。前兩年奧巴馬大力促銷醫療保健改革時就曾借羅姆尼過橋,指他的方案跟一些共和黨人的方案相類似,以此爭取溫和共和黨人的支持。對共和黨人特別是茶黨成員而言,羅姆尼的立場至少是搖擺不定,有些「信唔過」。
當然,羅姆尼作為「摩門教」(Mormons)的身份也有爭議。現代共和黨跟基督教福音派教會關係密切,這些教會中有部份人對「摩門教」有保留、有抗拒,要他們全心全意支持羅姆尼實在有點難度。正因為有這許多弱點,一眾挑戰者如前眾議院議長金里奇、右派寵兒桑托勒姆及RonPaul一直跟羅姆尼纏鬥不休,希望他在其中一個問題上摔一大跤,讓他們補上,結果令共和黨的初選拖到5月底才終結。
不過,最大的難關還在前頭。羅姆尼要再創奇蹟,一舉入主白宮,便必須打敗現任總統奧巴馬。但要做到這一點,關鍵不在他自己身上,而是在大環境,在經濟氣候。過往的選戰經驗清楚顯示,在任總統若碰上經濟欠佳,民眾怨氣冲天,連任的優勢登時變成劣勢。1980年民主黨的卡達大敗,1992年共和黨的老布殊飲恨,都不是因為對手特別強勁或有甚麼過人之處,而是因為經濟不景,失業率高企。若果美國經濟到夏天仍持續好轉,失業改善,奧巴馬將可順利連任。只有當美國出現「怨憤的夏日」(summerofdiscontent),羅姆尼才有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