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2008年,中央提出4萬億刺激計劃,同時提出包括汽車、鋼鐵、紡織、石化等10大產業振興規劃。四年後,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十二.五」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發展方向和主要任務,還提出了20項重大工程。
中央以「似曾相識」招數救市,專家警告,過度投資將降低經濟增長的效率,並加劇部份行業的產能過剩,但麥格理指中國積極政策正預示下半年經濟會轉好。
恐礙經濟結構調整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上周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立「穩增長」政策基調,隨後擴大投資、刺激消費、放開民間投資等政策相繼出台,但市場亦擔心本輪刺激計劃有礙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政府網刊發新聞稿援引會議稱,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項重要戰略任務,在當前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對於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會議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注重優化政策環境,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
加快建資訊網路
中國2010年確定七大戰略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目標是於2015年其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力爭達到8%左右。
最新的規劃提出,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要加快建設下一代資訊網路,突破超高速光纖與無線通信、先進半導體和新型顯示等新一代資訊技術。
至於新能源產業,要發展技術成熟的核電、風電、太陽能光伏和熱利用、生物質發電、沼氣等,積極推進可再生能源技術產業化。同時,新能源汽車產業要加快高性能動力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術研發及推廣應用,形成產業化體系。
考慮建議減準備金
另外,據悉發改委正審慎考慮於6月建議減存款準備金率,繼續放水。
對於中央浪接浪推出政策,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表示,中國沒有必要啟動像「4萬億」般大規模的刺激計劃,「我們要抑制過度的投資衝動」。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陳炳才教授亦認為,中國不能進行過度投資,因為追求高增長而犧牲增長的品質,「如果中國政府再次出台大規模的刺激政策,調整經濟結構將會變成一句空話」。
七大戰略新興產業
1.節能環保
2.新一代資訊技術
3.生物
4.高端裝備製造
5.新能源
6.新材料
7.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