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限禁區紙數目 削跨境入學意欲

拆局
限禁區紙數目 削跨境入學意欲

政府在人口政策報告中,把過境口岸每日可處理的持禁區紙和免落校巴檢查名額定為1.3萬個,希望能達致一石二鳥作用:增加跨境學童來港入讀難度,減低需增建新校壓力;從而避免增加公帑支出。

其他地區仍有學額

不獲發禁區紙的學童多是讀小四或以上,他們上學需如一般人,自行過境再乘港鐵或其他交通工具回校,放學也一樣。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在設定禁區紙和免落校巴檢查名額上限後,意味未能納入該1.3個名額的跨境學童,其家長有需要自行帶他們過來和接放學,這會增加他們「成本」,希望減低其來港入學意欲。
當局表明不會在北區加建學校,也是出口術,目的是迫使跨區學童南下其他地區入學,藉此減低對北區壓力,避免要花公帑興建學校。當局認為,不增加北區學額並非失當,因其他地區仍有剩餘學額。
消息人士指出,若然政府利便他們跨境就讀,又建新校,只會更鼓勵他們過來讀書,到時承擔不小。不過這有隱憂,一旦有跨境學童因此而發生意外,可能會引致社會反響。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