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比例、文字深淺與故事題材,會直接影響孩子的閱讀興趣。台灣閱讀風氣盛行,兒童圖書設計用心,插圖精緻,除列明適讀年齡與字數外,還教導做人大道理,難怪歐倩怡(Cindy)也愛不釋手。
記者:張旻昊
攝影:陳盛臣
鳴謝:breadnbutter(歐倩兒服裝提供)
書背附適讀年齡與字數
家長多傾向讓子女從小閱讀英文書,忽略中文書,其實中文字結構、發音較其他語文複雜,多接觸中文對未來學習更有幫助,剛過去的第一屆「台灣童書節」由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活動邀請幾位台灣作者分享親子閱讀心得,同時帶來101本童書,看可否打動父母們歡心?
隨意翻開一本台灣童書,插圖排版的確精美,但這不是最重點,玄機原來藏在書背,竟列明字數、親子共讀及自己閱讀的適讀年齡,非常貼心。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張曼娟:「兒童在不同成長階段有不同閱讀需要,台灣童書普遍將書籍分為三類──繪本、橋樑書和文字書。」繪本對象是未懂認字的幼兒,圖文比例約10:1,主要作親子閱讀之用,又大又漂亮的插圖能吸引小寶寶注意,家長亦可根據圖畫作描述,發揮創意給孩子講故事;橋樑書則是繪本與全文字書的過渡,圖文比例約一半,對象是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到了初小,當他們開始自己閱讀時,就需要這些輔以大量插圖以助理解故事上文下理的書籍,文字旁更有拼音,讓孩子邊讀邊認字,加深印象,而內容多數貼近孩子生活、學校和家庭事等等;文字書則適合高小學生閱讀,他們有能力與自由選擇喜歡的書本,題材亦更為廣泛,歷險、溫情、鬼怪等應有盡有。
101童書究竟如何誕生?張曼娟:「概念是希望為香港家長做一張書單,成為台灣童書的入門參考,綜合多個專業單位的意見,所挑選的圖書都是得到新聞局的推薦或得獎書。」101童書的題材種類多元化,大致可以分為幼兒繪本、奇幻歷險、生活教育和歷史文學四類。
台灣10分鐘晨讀
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風氣,當港孩用手指篤着發光屏幕時,台灣孩子正雙手捧書翻動書頁。活動當日見不少台灣觀眾參與講座,九歲的劉衍沂自言甚麼書都愛看,最近看歷史漫畫,媽咪劉太是台灣人:「來到香港,我才發現台灣人有多愛閱讀,台灣人相約見面的地點多是書店,很多人整天在誠品打書釘,我家裏的書櫃已被女兒的圖書佔據了。」另一位台灣家長甚至有煩惱:「兒子最近沉迷閱讀至廢寢忘餐,考試將至,我不讓他看,他竟然偷偷把書放進書包。」
張曼娟:「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十分重要,台灣學校有晨讀,每天讀10分鐘,每周已累積50分鐘閱讀時間,孩子不知不覺間讀了很多書。我知道香港部份學校也有閱讀堂,希望港孩能接觸更多優質書籍。」她本身也推出了《晨讀10分鐘:成長故事集》,讓學生在晨讀時間細味20篇名家作品,推廣閱讀。
晚飯後親子閱讀
Cindy非常支持台灣童書:「在101本童書中,我最喜歡《帶象爺爺回家》,看到封面和書名就想到患腦退化症的老人,孩子可能不知道甚麼是腦退化症,但故事利用大象做主角,透過插圖與故事,有助教育孩子關心和尊敬老人,故事簡單而深刻。」
除學校協助,親子共讀的時間與質素也很重要,Cindy本身好書,寧願多看書也不願浪費時間玩手機遊戲。她認為以身作則是培養子女閱讀興趣的第一步:「每日晚飯後,一家人會坐沙發看書,四歲仔仔對建築有興趣,就投其所好給他看相關書籍,最重要引發他好奇心。」另外,她與丈夫睡前都會抽至少半小時與兒子講故事,新舊書都講。
童書推介
幼兒繪本
奇幻歷險
生活教育
歷史文學
六招提升閱讀興趣
別以為作家的子女天生愛看書,鄭丰是武俠小說作者,亦是五個孩子的媽媽,「九歲前學習閱讀,九歲後從閱讀中學習,想培養子女閱讀習慣,最重要是耐性。」她是金庸Fans:「如果孩子已拜讀過金庸作品,下次可讀我的武俠小說《天觀雙俠》,相信同樣能令他們廢寢忘餐。」她提供六招提升孩子閱讀興趣──
1. 以身作則:家長喜歡看書,是教導孩子閱讀的首要條件。
2. 從漫畫開始:漫畫有趣味,能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3. 家長陪讀:若孩子有甚麼不明白,家長能解答,有助促進親子關係。
4. 多逛圖書館:擴大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最重要是免費。
5. 同儕壓力:讓孩子與好友互相傳閱圖書,沒看就與朋友缺乏話題;隨身帶書,讓坐車吃飯的空餘時間也能閱讀。
台灣讀書風氣盛
讀書人書店有限公司(27397932)
地址:九龍灣宏通街1號啟福工業中心1樓8室
網址: http://www.readersbookshop.com.hk
註:想尋找101圖書,可查詢 http://www.taiwaninf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