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撰寫父親傳記的這些年來,同時也在蒐集整理父親的照片,累積下來,數量不少。很大部份是家中舊藏,其中最彌足珍貴的是一組三十多張父親最後完成北伐時,在北平、唐山、灤州所拍攝的照片。北伐時期的照片,本來就不多見,此組照片是隨軍攝影記者張進德所拍。原本有數千張,精選四百張編成《北伐完成記》,後因戰亂遺失大半,只剩三十九張。北伐完成,父親三十五歲,這組照片,記錄了他軍旅生涯最意氣風發的一刻。家中收藏,有不少父親與親友交往的照片,這些照片呈現他私人生活的一面,他對祖母的孝思、對母親的感情、對子女的慈愛。三姐先明不幸罹患精神分裂症,父親對她格外疼惜,他與先明的合照,父女情深,表露無遺。
我從國史館蒐集到另外一組照片,共四十張,因附屬於蔣中正檔案,這組照片全是父親跟隨蔣中正參加的一些軍政活動,時間橫跨抗戰、國共內戰、台灣時期。父親與蔣中正的關係長達四十年,分合之間,微妙複雜,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而這組照片正提供了兩人互動的具體說明。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抗戰勝利還都南京,蔣中正率領國軍將領赴中山陵謁陵,蔣攜父親暨何應欽三人在中山陵前合影,那是國民政府的國際地位聲譽最高的時刻。蔣、何、白三人,神采飛揚,抗戰剛勝利,舉國歡騰。民國三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蔣中正與父親相會於重慶,時值國府面臨崩潰的前夕,蔣、白二人神色黯淡,兩張照片對照之下,蘊含無限歷史滄桑。
《良友》畫報雜誌,當時在中國頗享盛名,類似美國的《生活》及《展望》,其中登載多幅父親各時期的照片。民國二十七年三月,「台兒莊大捷」,父親立下大功。《良友》於同年五月第一三七期以父親作為封面人物,當時在國人心中,父親是抗日英雄。
此外,台灣《中外雜誌》亦有多期刊登有關父親的文章,並配以多幅圖片。民國三十七年「二二八事件」,父親赴台宣撫,《中外雜誌》登出的照片,很有歷史價值。
我將這數百幅照片按時期及主題編撰成書,取名《父親與民國─白崇禧將軍身影集》,上部〈戎馬生涯〉涵蓋北伐、抗戰、抗戰勝利與國共內戰,大約自民國十五年至三十八年,記錄父親前半生的軍政活動。下部〈台灣歲月〉包括父親在台灣十七年的生活點滴,外加民國三十六年「二二八事件」父親赴台宣撫專輯。〈家族親情〉收集父親與家人的生活照。最後附有父親的〈勳章錄〉。
這些照片其實每張背後都有一段故事,圖說往往要比文字敘述更加生動具體。有幾幅正是歷史關鍵時刻的見證。民國二十七年「台兒莊大捷」前夕,蔣中正攜父親與李宗仁在徐州留下一張合影,那一刻,國軍三位領袖正掌握著中日戰爭成敗的命運,照片中的三巨頭,自有一種凜然與莊嚴。
父親一生參與了民國的興衰,他本人就是民國史的一部份。在卷帙浩繁的民國史冊中,父親的身影應當立在相當醒目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