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公眾諮詢期前日結束,曾被指誇大最低工資立法後裁員及結業數字的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昨根據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最新調查數據再「出招」,指最低工資立法後,業界有五成員工因漣漪效應而加薪,形容漣漪效應「得人驚」,認為應維持時薪28元。
而2010年約50間受訪連鎖食肆中已有2間結業,估計再有多間食肆「因最低工資而經營唔住」不足為奇。記者質疑他欲將食肆結業原因全歸咎最低工資,他即改口稱結業不會是單一原因所致。
否認誇大裁員及結業數字
香港飲食業聯合總會與張宇人議員辦事處,上月去信之前曾訪問過的50多間,有8間分店或以上的食肆,只有36間回覆,有2間結業,10多間無回覆。調查發現61%食肆稱最低工資應維持時薪28元,去年經濟好,食肆稅前盈利平均增加2.6%,有裁員的食肆約19%,比立法前調查所估計的32.7%為低。
有記者問他立法前預測有大型裁員及結業潮是否誇大其詞,他指調查結果只是反映業界意見,否認有誇大,強調當時認為如時薪加至28元,會有約9%(約4至5間)食肆採取包括結業等手段應付,「準唔準呢?家已有兩間結業,消失咗,其他有冇繼續因最低工資而經營唔住,我諗你唔難搵到再有多幾間」。
不過,之後有記者質疑他是否想將食肆結業原因全歸咎最低工資,他即改口稱,無任何數字證明是單單因最低工資而結業,「我相信(結業原因)係一籃子嘅,係咪可以怪晒落最低工資呢?唔係!我從來冇話過有舖頭結業一定係一個單一事干」。其間他向記者稱「你話我屈人又好,咩嘢都好啦,你繼續可以講,支筆喺你度」。
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昨聽取數十個團體對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的檢討意見。勞工處助理處長李寶儀說,政府已聘請顧問研究飲食和零售業因最低工資出現的漣漪效應造成之影響。會上不少僱主團體代表指最低工資扯高飲食業人工,「家30幾蚊都請唔到人,如加至33、35蚊,要40蚊先可以請到人」。北區問題關注組召集人郭婉兒反駁:「點解請唔到人呀?你唔好誤導人,因為你哋呢啲老闆減人手,做洗碗要洗埋廁所呀,一個人摩打手去做,做到肩周炎,我做過呀!」她堅稱要加至35元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