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的故事,像阿婆的纏腳布一樣長。
BNO這一段最為哀怨。97前,大家爭它捧它,產婦月都未坐穩就抱寶寶去奔波申領。紅簿子上「括號加個O」暗示「甚麼都不能做」──香港人是明知的──還是死心眼兒的為O死為O忙,以為從此有保障有未來。97一過,藍簿子上場,撒下一堆「免簽證」的餌,大家乖乖上釣,曾經多麼珍視過的紅簿子瞬間被打入冷宮,十年過去就連續期也嫌貴不做。BNO像過氣的紅牌阿姑,連鹹魚翻生都乏力。
記者:劉嘉蕙
攝影:黃子偉
節目主持:我是甚麼人?
對世界大多數人來說,你是甚麼人就用甚麼護照,法國人用法國護照、日本人用日本護照。但香港人因為有97問題、出現了BNO這個國籍怪胎:殖民地時代出生、攞過BDTC(BritishDependentTerritoriesCitizen,英國屬土公民)及BNO(BritishNational(Overseas),英國國民(海外))的港人,外遊時大概跟我一樣疑惑過:出入境表格上國籍一欄,應該填BR定HK?
「我百分百會填HK!但據我觀察,大部份關員都會刪去我寫的HK,填上BR。」BNO護照忠實持有人雲海說。「每次我都問自己,我是British嗎?當然不是!Chinese嗎?也不是。寫HK又俾你刪,BNO持有人到底是甚麼人?」
97年7月1日,他記得他在日本,用新鮮出爐的BNO,「當地關員瞄瞄我的護照,說了句話我記到家:『WelcometoJapan,RedHongKong!』那名關員無疑是極度政治不正確,因為一本BNO被人視為赤化,我覺得非常無奈。」
英國佬雙重標準
長中國人面孔,拿蓋着大英帝國徽章的護照,出入境時被問呢問路,不是罕見的事,「03年我去埃塞俄比亞,入境時被關員問了好耐。他問我是甚麼人?香港人是否中國人?中國人點解有英國護照?拿特區護照的又是否中國人?那澳門護照是中國人嗎?既然以上三種護照都是中國人,那中華民國護照又是不是中國人?我知道他不是整蠱我,他真心不明白為何中國人分咁多種;我答完他的問題,心想,這不就是中國人的悲劇嗎?」
雲海是70年代出生的人,在那年頭土生土長香港人的認知,英國國籍是與生俱來的;至80年代,「英籍港人」的權利不斷被削減輾碎,最後變成「只供外遊而無法居留」的BNO。「件事無奈在於,受影響的是香港人,但香港人完全無Say。」其實類似情況不只香港獨有,歐洲直布羅陀的故事跟香港相似:英國1830年開始殖民統治,西班牙覺得直布羅陀是她的,兩國爭主權,傾唔掂,交由人民公投,阿仔最終決定跟英國。香港呢?乜都無投過,「我的不滿是,英國在處理主權問題上有雙重標準。當初承諾保障港人,到頭來是無承擔、無責任、無口齒,BNO淪為一份旅遊證件,完全無人理。」
拿BNO兩面不是人
15年後,作為旅遊證件都嫌過氣。雲海最近去尼泊爾就有不快經歷,「尼泊爾一般用BNO通行,上次我在機場出境,航空公司人員要查我的VISA,我說我是香港人、有身份證,去香港從來不用VISA,他堅持要有。」
時運低遇到蠢人?「不單發生在我身上,我在電台分享經歷,之後收到電郵,原來有人在歐洲也碰到同類情況。以前用BNO很順暢,為何近年才出現阻撓?是否有政策改變了而我們不知情?」他聽過太多案例:持BNO朋友在歐洲被搶銀包,英國領事館唔理、中國領事館說無責任要幫,「最多道義上畀佢返內地,再用回鄉證返香港。」拿BNO,兩面不是人,「情形就好似,我有個生母,又有繼母,一日繼母將我揼畀生母,點知生母又唔理我,叫我搵表哥(特區政府)。其實特區護照何嘗不是另一份旅遊證件?也不是國籍呀。如果想我認同你,點解唔直接畀本中國護照我?」
旅遊作家:山旮旯小國BNO啱用
特區護照和BNO,不是有你無我的。政府有關網頁清楚列明,市民可以同時持有BNO及特區護照。成為「雙護照族」,雖不代表閣下外遊時會有多個保障,但肯定多個方便。
出過書寫印度和南美的旅遊作家徐岱靈經驗一籮:「2010年我去塞爾維亞,當時特區護照沒有免簽證,手續要返北京或上海搞,我覺得煩,索性畀多啲錢在香港續領BNO。剛好當時《LonelyPlanet》選出阿爾巴尼亞做BestTravel第一位,BNO不用簽證,特區護照要,可以順便去埋。」以上兩個國家分別於2011及2012年跟特區政府簽訂免簽證協定,現時港人憑特區護照可免簽證逗留最多14天。
翻查官方資料,97年特區護照免簽證國家共48個,短短15年免簽版圖擴充至145個,比BNO多27個。以地區分佈論,特區護照的強項是東歐、非洲、中亞及俄羅斯一帶,而BNO在中美洲多國及梵蒂岡有較多免簽國家。「去歐盟國家,海關人員見到封面係紅色,有時望一眼就畀你過;有時去小國,經山旮旯邊境過關,使用BNO較易蒙混過去。用特區護照都得,不過可能會被關員問多啲check耐啲,用BNO就快好多。」世界很現實,英國始終比較多人識,甚至可以打開話題。「有次在科索沃登記hostel,職員看到我的紅色護照,跟我說『You'relucky!』他們內亂連年,好想有個庇護。」
雙護照走天涯,Touchwood出事,你搵哪一個?「好彩未遇過,我估我第一時間都係打畀屋企人同保險!老實講唔覺得任何一個領事館幫到我。」
學者:為600萬人爭居英權
中大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是六四後爭取居英權、「港人救港」運動的活躍分子。回想這段熱血歲月,盧龍光依然有火:「居英權是香港人應得的,81年修改國籍法前香港人就有居英權。香港人百多年來為英國貢獻了很多,這個權利,香港人可以放棄,但英國人無理由剝奪!」
「80年代,香港人本來不重視居英權,誰料發生了六四,英國怎可以把香港交到一個會屠殺人民的政權手上!香港人想留低,但對未來有恐懼,所以才要求英國開一條走火通道,讓大家毋須移民都有條後路。」90年英國政府批出居英權予50,000家庭,首選公務員、對社會有貢獻人士,盧龍光太太拿到了,他卻選擇放棄。「這是原則問題,我們爭取的是600萬港人有居英權,結果只批予少數人,英國政府沒有負該負的責任。太太需要居英權,因為她父母擔心;我不需要,我不是為自己爭居英權,香港大部份人都無居英權,點解我要攞?」
有時會有三唔識七的路人上前向他道謝──早期拿英國公民護照留學,交的是本土學費,比國際學生平一大截,受惠的是莘莘學子,「無論如何當年爭取過居英權,對香港是有好處的。」今天盧龍光退下火線,不諱言也是「雙護照族」,「我不是特地保留BNO,而是旅行當然有多本護照比較好。早前我去哥斯達黎加用特區護照,關員左問右問;後來我說有BNO,但有效期不足六個月,他們居然說無所謂,叫我應該一早拎BNO出嚟。」
BNO當紅事件簿
1984年
《中英聯合聲明》簽訂,決定香港主權將於1997年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英國計劃引入一種新國籍,讓香港的英國屬土公民(BDTC)於97後與前宗主國繼續維持某種適當關係。
1985年
英國制定《1985年香港法案》,創立英國國民(海外)(BNO)的新英國國籍;所有憑香港關係取得英國屬土公民身份人士,將有權登記取得英國國民(海外)身份。
1987年
BNO身份正式開始登記程序,持有BNO人士可申請相關護照。
1989年
六四民運,香港出現移民潮。為穩定民心,時任行政局議員鄧蓮如及李鵬飛飛到倫敦,就居英權問題游說英國政府。
1990年
香港總督衞奕信公佈居英權計劃,提供英國屬土公民予50,000個家庭,名額主要給予公務員,以及對殖民地有貢獻人士。
1993年
港府按年齡組別分階段為所有香港英國屬土公民登記為BNO及簽發護照,逾期申請將不獲受理。BNO身份登記的最終限期為1997年12月31日,此日期以後,BNO身份永遠停止接受新登記。
1996年
登記英國國民(海外)最後限期前,僅3月便有逾5.4萬人湧到灣仔入境處,蛇餅打至灣仔運動場。
BNOVS特區護照
護照內頁觀花賞鳥
特區護照07年改版,於內頁印上四季花(春牡丹、夏荷、秋菊及冬梅)圖案,並以不同書法字體的「華」字襯底,設計招來不少網友漫罵。前無線新聞主播區家麟更在自家Blog中,直指新版本「BadTaste」、「好娘」、「俗氣」、「硬銷」、「愛國教育愛到你的特區護照上了」。
其實在護照上搞花臣並非特區政府專利,記者手上的BNO護照是06年版本,揭開是一本雀鳥圖鑑,內頁有四種鳥類圖案,分別為隼(Merlin)、麻鷸(Curlew)、長腳鷸(Avocet)及紅鳶(RedKite),個人資料頁上另有翠鳥(Kingfisher)及紅松雞(RedGrouse)各一隻。而於2010年發行的最新版英國護照,雀鳥不見了,換入WhiteCliffsofDover、BenNevis等英國特色地貌,驟變成「國家地理雜誌」。
BNO由睇雀變睇石,離不開大自然,少了政治味。
網上BNO平權運動
回歸轉眼已15年,而BNO護照有效期是10年,不少港人任由BNO在抽屜中悄悄過期。但深宮怨婦也不是無人理,近年網上斷續出現BNO討論熱潮,facebook上更有人成立「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平權運動」,分享港人使用BNO出入境的情況,有逾1,600人like,許多關心BNO權益的網友在群組上密密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