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日料升5% 券商瞄準即日沽iBond總動員認購

首日料升5% 券商瞄準即日沽
iBond總動員認購

【本報訊】今年通脹預期回落,政府再次發行通脹掛鈎債券(iBond),市場預期掛牌首日可升破105元,即未計手續費可賺5%,明顯跑贏恒指去年7月至今近15%的跌幅。按往績計,首批iBond首日掛牌高收106.7元,投資者單日每手賺670元,難怪證券界一致推薦今期必買,建議總動員認購。
記者:董曉沂、石永樂

證券界和銀行推出多重優惠搶客,券商除推出優惠搶客外,更擺明車馬呼籲投資者炒即日鮮,收到貨即沽。

入場費一萬 派息跟通脹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昨宣佈新一批iBond發行細節,與去年接近倒模一樣,只須持有香港身份證便可認購,入場費一萬元(一手100個單位),利息則按浮息(以最近半年平均通脹率)或定息(1厘)中,兩者較高水平為準,即坐底有1厘,每半年派息1次。他希望可做到認購者每人至少獲分一手。
不過,今年通脹勢較去年回落,政府預期僅得3.5%,約為去年的一半,惟陳家強仍認為iBond具吸引力。他說,在現時低息環境下,iBond能提供穩定回報兼保本,算是不俗投資,今年料有不少投資者追入iBond。

陳家強(右)表示,希望做到認購者每人至少獲分一手。 程志遠攝

去年iBond迄今回報10厘

有份作為是次聯席牽頭行之一的中銀香港(2388),其財資產品管理主管梁偉基表示,首批iBond(4208)價格至今仍企於107元水平左右,便可見其吸引力。他說,去年認購買入價為100元,至今價格約107元,加上早前所派半年息約304元(一手),即投資者去年持貨至今已可獲約10%回報,在現今波動市況下,確難找到單一投資產品可提供10厘回報,故預期今次iBond申請會較去年更踴躍。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估計,相信今次最少有40萬至50萬人申請,首日iBond料可升到105元,但由於申請者眾,估計今次市民最多只獲派10手,少於去年的45手。至於與財政部擬發行的國債比較,他認為,若以同等投資金額,肯定iBond較吸引,因國債價格較波動,分分鐘「要坐到夠期」。

由於市場普遍認為iBond為穩贏產品,故不少券商表明要借此機會吸客,又呼籲投資者即日沽出。當中,信誠證券聯席董事張智威不諱言,該行以零息孖展鼓勵客人掛牌首日即沽,主因不希望客人要坐貨兼拖孖展數,而是次優惠主要為吸客推出,至今已收到1000個登記。輝立証券香港董事黃瑋傑表示,若投資者成功認購,並於上市當日立即沽貨,扣除手續費及經紀佣金後仍有錢賺,「個客理論上係一蚊都唔使畀!」
被問到今年iBond公開發售提早至6月,是否為避開7月開售的國債以免撞期搶客,陳家強表示,今年提早開賣iBond,僅因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早完成財政預算案,以及發行iBond已有經驗。

iBond小資料

發行額:100億元
年期:3年
上市日期:22/6/2012
到期日:22/6/2015
息率:按浮息(以最近半年平均通脹率)或定息(1厘)中,兩者較高水平為準
派息方法:息率為年息率,
每6個月期末支付1次
公開認購日期:5/6早上9時至13/6下午2時
銷售對象:持本港合資格身份證人士

30%受訪者擬申請

iBond下周接受申請,雖然穩穩陣陣有數厘回報,但市民初步反應冷淡。本報昨日以電話進行調查,132名18歲以上合資格認購受訪者中,有三成會認購。54%受訪者預測iBond息率只有1至3厘,三成一則認為有3至5厘。至於投資策略,逾六成訪者會持有作長線收息。

《專家點睇》
今年抽10手

獨立股評人陳永陸:
「今年會抽10手,但分到5手都值得高興,預期每人分得一、兩手;話用來對冲通脹就搵嚟講,最多係賺餐茶錢;進取少少,家好多內銀股息率都有6、7厘回報,但就唔值得響二手市場吸納iBond。」

回報高抵買

ATM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
「iBond實認購得過,外滙基金發嘅債都係得零點幾厘(回報),但大家都係由一個政府發行,所承擔嘅風險應該一樣,iBond回報最少有1厘,估計通脹4%,即iBond回報最少都有4厘。」

料20萬人抽

輝立証券香港董事黃瑋傑:
「iBond有可觀同穩定嘅回報,預計首日價位喺105元,長線喺105至109元之間。好多客已經打電話問詳情,預計認購嘅人會有17萬至20萬,有客人仲話全家總動員去買,增加中籤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