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竹刻筆筒當爛花瓶英物主不知寶 港買家439萬投得

清竹刻筆筒當爛花瓶
英物主不知寶 港買家439萬投得

中國風,古董破舊了,都有市有價。清朝竹刻大師顧珏刻製的筆筒(圖)本來價值連城,可惜主人不知筆筒是寶物,只當作有裂紋的「爛鬼花瓶」,連同一批雜物,捐贈給慈善機構。慈善機構職員卻獨具慧眼,將筆筒交拍賣行鑑定,才驚覺「爛鬼花瓶」是有逾300多年歷史的中國文房古董。來自香港的買家以36萬鎊(439萬港元)投得,為慈善機構籌得巨額經費。

顧珏,字宗玉,是清初的著名竹刻大師,以「刻鏤精深、細入毫髮」聞名。今次拍賣的筆筒約16.2厘米高,直徑約14.5厘米,上面以精細的刀刻,雕上老子騎青牛出關,在山巒流水間遁隱山林的意象,並刻有「顧珏」字眼和「宗玉」印章,估計製於1662年至1722年康熙年間。

竹木現裂紋 僅用膠水黏

歲月留痕,筆筒的竹木已枯乾並出現裂紋,一些位置更只粗疏地用膠水黏着,結果讓它那不識寶的英國主人竟把它當成雜物,跟其他家庭用品袋成一袋,捐給布爾斯托爾(Bristol)聖彼德收容所一間義賣店。
義賣店職員將筆筒拿上手已覺絕非等閒物,交到當地藝術拍賣中心,輾轉再交由WoolleyandWallis拍賣行鑑定。終於,筆筒在拍賣行遇上「伯樂」,知名中國古董專家阿克斯福德(JohnAxford)如獲至寶說:「幸好有人看得出筆筒的潛在價值,它出自17世紀最著名的竹刻家之手,留存至今極其罕有。當年的文人雅士喜歡製作這些文房工具,藝術百花齊放。」
伯樂原來又不止阿克斯福德一個。他說:「全球各地很多買家很感興趣,查詢不斷,我們所有的電話線也被佔了。」雖然筆筒破損,但他認為不損價值:「肯定這是可以修復的,但當今世上只有兩至三個人有這樣的能力。」拍賣行估價,筆筒約值1.5萬鎊(18.3萬港元)至2.5萬鎊(30.5萬港元)。

筆筒刻有「顧珏」字眼和「宗玉」印章,估計製於1662年至1722年康熙年間。
互聯網

款項等於義賣店三年收入

拍賣展開,果真競投激烈,幾輪叫價,最終36萬鎊(439萬港元)成交,遠遠高於估值。布爾斯托爾聖彼德收容所旗下47間義賣店,原本一年營業額只得13.8萬鎊(168萬港元),如今籌得款項相當於三年收入,負責人說:「近期經濟差籌款困難,這筆款項簡直如及時雨。」
英國《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