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每天產生3,200公噸廚餘,是主要的固體垃圾來源之一。環保組織「地球之友」調查發現,連鎖超市是製造額外廚餘的元兇,百佳、惠康、華潤及吉之島4間超市每天丟棄的生果、蔬菜、麪包及壽司等食物,高達70%是未過期及沒有腐爛的「可避免廚餘」。該會更發現,超市寧願爛食物包裝甚至在食物灑上漂白水,杜絕拾荒者撿拾以免影響生意,行為極「折墮」。
地球之友今年一至五月其間,揀選了百佳、惠康及華潤等五間超市進行抽查,追蹤超市垃圾去向,並記錄垃圾數量及種類。結果發現超市垃圾大部份是剩餘食物,當中以生果及蔬菜棄置量最多,不少更是未過期及沒有腐爛,例如還有五天才到期的麪包,以及部份略為變黃的蔬菜,這些食物原可避免被棄置。
總結調查數據推算,全港超市每天棄置約87公噸食物,其中約三分一、即約29公噸是尚可食用的食物。
百佳不考慮回收廚餘
該會環境事務主任馮詩麗表示,調查其間獲超市職員告知,部份尚可食用的食物,在棄置前會刻意先淋水或漂白水,以及將食物包裝爛,杜絕拾荒者撿拾棄置食物,影響超市生意。她批評財雄勢大的超市,情願棄置浪費,也不願捐給食物銀行,令基層貧窮市民受惠,行為令人反感。
該會副環境事務經理區詠芷指出,歐美的大型超市均有捐贈食物銀行或支持以堆肥等方式處理廚餘,因為送到堆填區處理的成本更高,但本港卻還未有實行垃圾收費或堆填區廚餘的禁令,稱超市「幫你日日嘥」。她促請超市將可食用的剩餘食物捐予食物銀行,履行企業責任減廢,政府則應加快推動減少廢物及廚餘政策。
對於地球之友的建議,百佳及惠康均指在食品過期前有減價促銷,也會將即將過期食品退回供應商。百佳表明不會考慮回收廚餘及捐贈食物銀行,惠康、華潤及吉之島則指會考慮參與減廢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