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脫歐機會減,股市造好」到處都見到這樣的標題。邏輯上,希臘就算不脫歐,也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歐元區還有其他的問題在互相影響。所以,說甚麼機會率幾多成,其實沒有甚麼意義。畢竟,這特定的時空只有一個,我們沒有可能重複驗證這個所謂的機會率有多準確。
就像3月時,也有許多人討論希臘違約的機會率是多少,結果這些預言投機者,沒有太大的實際用途。人喜歡預言,有時不是為了投機獲利,更多的時候,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觀點正確。
緊縮方案從未落實
說遠了。現在歐元區面對的局面,有人認為最終的解決辦法,是發行歐元共同債。解決歐元區問題的所謂方案,由ESFS到ESM,再到歐元共同債,其實說到底都是想借歐元區內的強勢國,尤其是德國的庫房和未來稅收,來進行槓桿放大。不過,歐洲的問題,不是欠債太多嗎?我怎樣也參透不了,怎樣可以用更多的債來解決債務問題。
大家還是要有多點獨立思考,不要將《金融時報》的訪問稿當作真理。正如所謂的緊縮經濟方案,根本從來都沒有落實過。就算是希臘,政府開支的減幅也是極為輕微。歐洲的衰退,從來都不是因為公共開支減少。不過,加稅令到經濟活動由地面走到地下和海外,卻正在發生。瑞士作為歐洲的資金避難所,首當其衝,流失大量瑞郎現鈔,令到瑞士央行不但要將幣值掛鈎歐羅,甚至考慮要實施外滙管制。德國國債對其他歐洲國家國債的息差,亦漸漸回到之前的高位,歐洲暫時仍然未有值得樂觀的理由。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