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縮細版民資打救中國

「四萬億」縮細版
民資打救中國

【本報訊】中國力挽經濟「硬着陸」,近期有關救經濟的訊息此起彼落,國資委、中銀監、中證監、交通運輸部、衞生部與鐵道部等六部委先後公佈引進民間資金建議。分析指出,中央正策動全方位引資大計,是08年「四萬億救市」的變身,但效果料不及當年。

六部委各自策動吸引民間資金大計,以中銀監來得最簡單,由於百業之母銀行業在新監管條例與存款流失等前題下,需要大量新資金,故中銀監鼓勵各類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入股銀行業金融機構,當然在嚴控金融系統風險,中銀監來個先小人,說明鼓勵不等同優待,任何投資者均應遵守相關規定,規範關聯交易等行為,以控制關聯交易風險和其他風險。

六部委度橋振經濟

銀行引入新股東的新意不多,反而投資村鎮銀行有明顯變化,中銀監調整村鎮銀行最低持股比例要求,由原來的不低於20%降低到15%。同樣涉及金融風險的證券業,中證監亦鼓勵民間資本參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另支援民營企業上市和再融資。
至於其他四部委引入民間資金方面,交通運輸部、鐵道部與衞生部吸引力較弱。先說交通運輸部與鐵道部,兩者不但正醞釀架構重整,更具政策與債務風險。至於衞生部指民間資本可以按照經營目的,自主申辦謀利性或非謀利性醫療機構,衞生部暫未見投資詳情,再者非謀利性醫療機構對於投資者來說,回報多少仍有待公佈。
最後到國資委,石油、電網、鐵路、通訊等屬於產業集中度較高的行業,資本規模非常龐大,引入民間資金不易,對此,國資委負責人回應內地傳媒指,因應上述行業特性,國資委鼓勵民間資本可以通過產權市場來進行組合,形成大規模的私募基金,參與石油石化等行業的新建項目。

參與石油石化行業

銀行借錢意欲低,六部委靠民間力量可行嗎?內地《中國經營報》報道,中石油在內的數家央企已經開始引入民間資金,以中石油為例,其在「十二.五」期間已部署與民營資本合作開發55個項目,總投資是9994億元人民幣。
瑞穗證券亞洲公司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貸款需求不足這一難題無法用貨幣政策放鬆來化解,而需要更多恢復投資需求的政策出台。
法興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姚煒亦認為,政府將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但拉動的幅度將遠低於09年水平。另一分析指,民間資金去向要視乎項目本身是否有利可圖,而交通運輸部、衞生部與鐵道部等引資大計是「遠水難救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