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穎詩報道】特首曾蔭權當年在沒公眾諮詢又沒招標下,將150多年歷史的中區警署建築群交馬會活化。最近,政府及馬會又在沒通知古物古蹟委員會及公眾下,將大部份考古發現當垃圾拋棄,包括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半米字形地基;古諮會委員及保育人士強烈不滿,並質疑有關決定違法。
半米字形建築有歷史價值
馬會月中已悄悄將考古發現扔掉,卻在本報查詢後發出新聞稿,交代事件。本報昨從建築群附近的高樓觀察,發現大部份文物已被拋棄,現場還有疑似出土古蹟的地基;一直關注建築群的中西區關注組成員羅雅寧估計,所見的可能是建於1858年的監倉地基,或後來辦公室的地基,「馬會要立即停工,交代掘到乜?點解唔跟法例要求做?」
建築群包括中區警署、中區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等17幢建築物,95年列為法定古蹟。以往犯人被捕,在警署落案後,會被送到裁判司署,定罪後送到隔鄰的域多利監獄;其中,半米字形的監獄設計,無論是馬會聘請的考古顧問,或是曾研究建築群的保育機構SEE網絡,都肯定具歷史重要性。
SEE網絡總監鄭敏華發現,根據1889年的地圖和1890年的照片,域多利監獄是半米字形建築,即一字型的大樓中間以放射型分支出三幢大樓,方便獄警在三道長廊的交匯點同時監察長廊的情況。鄭對地基被扔棄表示憤怒。
馬會顧問卻在評定應否完整保留半米字形地基時,以地基已受損、價值不高為由將其拋棄;扔掉的還包括大部份出土的其他建築物地基。馬會強調,整個計劃經政府同意及支持,價值高及完整的才有保留價值,其餘只會照片記錄;古物古蹟監督林鄭月娥的發言人表示,政府一直知道及同意馬會的決定。
「叫人信晒馬會顧問評估?」
根據古物古蹟條例及中區警署環評要求,馬會須諮詢古諮會;古諮會成員吳祖南表示,古諮會只在去年獲安排參觀中區警署的考古現場,之後再沒收到任何考古發現及處理這些發現的報告,「從來冇同我哋傾,我哋根本唔知道佢哋點處理。」他指出,中區警署是巿民關心的歷史建築,政府及馬會應以最透明的方法處理,不應黑箱作業,「叫人信晒由馬會請嘅顧問對古蹟嘅評估,佢哋話留就留,唔留就唔留,令人唔知道究竟啲遺蹟係冇價值,定係因為阻住佢發展所以唔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