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物騰貴,令人閉翳!通脹問題已殺埋身,租金、快餐等衣食住行樣樣加,有餐廳凍奶茶19蚊杯,中電(002)已事先張揚未來幾年狂加電費,連公屋租金都話勁加一成,總之是無孔不入,肆虐全民。回看打工仔人工,今年有半成加幅已算不俗,要追通脹談何容易?解鈴還須繫鈴人,落注公用、收租、飲食股這些通脹受惠股才是王道。大市飄忽,穩字行頭,若怕股價波動,可考慮政府下月發行的新一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穩陣收息補貼通脹。
資金流向「磚頭股」
REITs跑贏恒指
市民抗通脹,除買iBond外,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亦是「有升有息」的選擇。年初以來,平均回報更遠勝恒指表現,投資者不妨吼實。
領匯具升值潛力
統計七隻上市的REITs,今年平均升幅達8%,跑贏同期恒指的1.3%升幅。歐債危機困擾大市,加上民企風暴捲走股民財富,資金紛紛流向「磚頭股」,刺激REITs股價上揚。此外,REITs派息較傳統公用股更豐厚,普遍逾6厘,對「食息一族」及退休人士而言,甚具吸引力。
眾多REITs中,以領匯(823)的資產規模最大,物業共達182項,市值達676億元,加上續購其他商場,升值潛力惹憧憬。不過,其往績派息率僅3.7厘,今年升幅只有4.5%,近日亦遭基金股東配股套現,削弱其吸引力。
投資者不妨考慮陽光(435)及置富(778),派息率分別為7.2及6.1厘,股價年內累漲逾一成。陽光REITs的物業組合多元化,包括商廈、住宅及商場,共達20項物業,有助分散風險。置富則主攻私人屋苑商場,客戶多為超市及食肆,與民生息息相關,抗跌力較高。
散戶可用作對冲
餐飲股財息兼收
餐飲股去年一度因物價高企而受壓,不過轉身夠快的快餐店已快人一步,「溫水煮蛙」式一蚊一蚊加上去,將價格轉移至客戶,包括大家樂(341)、大快活(052)及稻香(573),三股今年股價跑贏大市幾條街之餘,還有理想股息回報。受食肆狂加價之苦的小散戶,不防考慮候低買入作對冲。
大快活息率4.3厘
餐飲股向來派高息,大家樂及大快活年度化股息率分別達3厘及4.3厘,過去三年派息分別累計上升8%及14%,而稻香目前的股息率亦有3.8厘。三股今年表現更標青,升幅介乎14%至24%,相對恒指目前隨時見紅的情況下,押注餐飲股的投資者可謂「財息」兼收。
市場仍然憂慮餐飲股毛利未擺脫壓力,惟大家樂及大快活今年頻頻加價,前者上月將部份食品加價1元,後者加幅亦有3%至5%。事實上,宏觀經濟形勢並不明朗,經濟環境轉差的同時,平民餐飲股的生意只會更好,下半年業績或有驚喜。
利潤有保障
兩電夠硬淨
希臘脫歐進入倒數階段,中國硬着陸風險驟增,要為資金尋找出路,高息兼抗跌力強的「兩電」會是抗通脹首選。首先,公用股對經濟周期的敏感度低,08年金融海嘯藍籌全軍覆沒,表現最佳的為中電(002)及電能(006),全年跌幅分別為1%及3%。在今年5月以來的大跌市中,兩電跌幅均在3%內,算是有所交代。反觀煤氣(003)08年急挫46%,今年5月迄今挫近8%,防守性質麻麻。
煤氣吸引力一般
高息是公用股另一特點,最適合要有穩定收入的好「息」之徒。兩電一煤中,電能與中電今年預測股息率均超過4厘,由於兩電與港府簽訂《利潤管制協議》,利潤回報率有保障,故收入、現金流以及派息率十分穩定,兩股今年預測市盈率12.5至13.5倍,算是合理。煤氣今年預測PE達22倍,且投資新項目需龐大資金,息率亦遜於兩電,吸引力比下去。
大家亦可留意長江基建(1038),長建持有電能38%,且經營英國及加拿大電網電廠,業務風險分散,預測PE及息率分別有12倍及3.8厘,估值與兩電相若。
回報勝定存
iBond料搶手
為協助市民對抗通脹,港府去年破天荒推出通脹掛鈎債券(4208,iBond),惟當時認購反應並非太熱烈,僅15萬人入飛,不過債價卻在一片淡風下跑出,首日掛牌勁升6.7%,今年1月首次派息,息率更達6.08厘,iBond上周五報105.8元,換言之,去年認購iBond投資者持貨至今連同收息,回報接近一成,可謂財息兼收。
政府包底變相零風險
新一批iBond將於本月接受公眾認購,預計年期及金額與對上一批相同,即三年期共100億元,每半年派息一次,年息與同年通脹掛鈎,若遇上通縮仍可獲最低保障利息1厘,港府最近維持全年通脹預測3.5%水平,雖然較銀行或公用股約4至5厘息低,但明顯較銀行定存息吸引,加上有政府包底,變相零風險,在現時市況飄搖之際,不失為一項穩陣投資。
去年認購44手或以下iBond投資者均可獲全數分配,由於首批回報豐厚,相信新一批會吸引更多投資者認購,但政府傾向人人有份原則下,預期認購者基本會穩獲一手。為迎接新一輪iBond熱,不少證券行已磨拳擦掌,部份更推出十成孖展免息認購套餐吸客。
專家意見
《領匯較進取》
康宏證券資產管理董事 黃敏碩:「抗通脹的股票最好要有跑贏大市的特性,心水係領匯(823),因為業務穩中求進。穩就因為佢有九成的現金流會派番出黎做股息,進就因為領匯的資產值還有上升空間,且領匯積極買入旗下物業周邊的商場,亦係佢比較進取的地方。」
《iBond欠吸引》
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 連敬涵:「個人認為iBond(4208)的吸引力一般,雖然iBond冇風險,而且價格可能上升,可以賣出去賺差價,但估計回報唔會好高,隨時得三厘左右。如果買領匯的回報連股息都會比較高,咁點解唔買領匯(823)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