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尖:沒見過 - 毛尖

毛尖:沒見過 - 毛尖

兩個月前我就把電視劇《向東是大海》給看了,但一直忍着沒吐槽,因為好不容易寧波人當回主角,不過最近聽說家鄉官人蠻興奮的,「甬商」「甬商」地自我定位,我實在是憋不住了。

我十八歲從寧波到上海讀書,說起家鄉誰都要加一句,你們寧波人會做生意,作為一個從八十年代走過來的文藝青年,這種名氣每每讓我很慚愧,好在,改革開放了,商人越來越牛逼,終於我也能抬頭面對「會做生意」。
沒錯,寧波人會做生意,我的小學中學同學中,高帥富(重音在富)佔了一大半,甚至,連我外婆這樣只認識二三十個字的人,也能在六七十歲的高齡下海開出一家旅館,所以,理論上來說,「甬商」這種說法是對寧波人的極大窄化,所謂草木皆兵,寧波人雖然不是人人都會做生意,但是全國各地挑一溜老頭曬太陽,獲得最多日照的位置上,可能就是個寧波老頭。你去隨便一個寧波小賣部,四五歲的孩子就能隨口把兩包香煙和五瓶啤酒的價錢給算出來,不僅算出來,小孩還會隨口學一句,三角銀鈿勿要了。所以,「甬商」這種小家子氣的說法,就像是說,少林寺裏有和尚。

少林寺裏還有真和尚,可是,向東有大海嗎?大海裏有寧波人?劇中哪個演員像寧波人?雖然王志飛、馮雷、姜武、薩日娜也都算是熒屏名角了,但是你走遍寧波城,遇到過這樣北方這樣關東的腔調?當然,演員不像問題也不太大,反正寧波也不出西施,人物線條粗一點就粗一點,真正沒腔調的是,電視劇中的商業精神。
電視劇一開始,寧波最大的恒通錢莊就遭遇經濟危機,同行精英雖然一向受恒通掌門董如海的照拂,但是卻集體選擇了袖手旁觀,媽的就算德高望重的董如海突然成了錢莊敗類,媽的就算錢莊老闆個個都是勢利小人,遇到行業危機,寧波人如果沒有一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前瞻意識,寧波商人還能四海聯手?因此,即便歷史上真的就有董如海這樣的悲劇商人,他領導的商會絕對不會是寧波商會,屏幕上畏畏縮縮的那些個前輩人物也絕對不能算寧波商人。

反正是,為了突出主人公周漢良的足智多謀,編導為他匹配了卡通一樣的海盜;為了突出他的仁義有信,編導為他匹配了一整個行業的小人。此外為了讚美他能文能武,編導獎勵他人見人愛;為了讚美他愛國愛民,獎勵了他無比合作的底層勞工。天地良心,周漢良真要有編導明示的所有這些超人能力,抗戰內戰都沒毛主席甚麼事了。所以,本質上,周漢良就不是個商人。
《向東是大海》作為周漢良的讚美詩,領導看了,用寧波話說,大概蠻捂心,但是,作為一個寧波人,我得誠實地說,寧波商人沒那麼好,這就像我的醫生鄰居說的,做了五十年醫生,我沒見過《心術》這樣嗲的醫療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