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走資 台灣最傷

亞洲大走資 台灣最傷

【本報訊】縱然債務風暴在歐洲刮起,但亞洲區股票及貨幣市場受到的衝擊卻不輕於歐美,追蹤逾2000億美元離岸亞洲基金的EPFR的數據更顯示,大中華區股票市場截至上周三止一周,共錄得3.42億美元(約26.7億港元)資金流出,為2010年4月中、或逾兩年以來錄得的最大額單周走資。

港股仍錄資金流入

據EPFR的資料,上周中國股市走資1600萬美元,相反香港股市則錄得1900萬美元的資金流入,意味大中華區上周的大走資情況主要由台灣股市拖累。
事實上,EPFR研究部主管CameronBrandt回覆本報查詢時亦表示,倘單論亞洲區情況而論,早在今年初起,大中華區受資金追捧的熱情已漸見降溫,投資者開始追逐經濟規模小、相對便宜的市場,如泰國及菲律賓;相反,台灣及韓國等市場走資情況嚴重。
Brandt更補充指,在歐債陰霾下,資金並非由單一地區股市轉至另一地區股市,而是留意到由3月開始,有大量資金由股票市場湧入相對安全的債券等定息市場,意味市場憧憬資金避險亞洲的情況並沒有出現。

亞洲貨幣連跌四周

事實上,亞洲貨幣已經連續第4周下跌,創今年以來最長跌勢。渣打銀行亞洲外滙策略部總監ThomasHarr表示:「歐債問題仍然嚴峻,而投資者亦擔心中國經濟放緩,這對所有亞洲貨幣都造成壓力。」
根據彭博社數據顯示,印度盧比上周跌勢最急,一度跌至歷史新低,美元兌盧比曾見56.185。即使央行已宣佈增加美元供應,以紓緩貨幣下跌壓力,印度盧比全周亦累跌1.7%,至55.375。
追蹤10隻主要亞幣(不包括日圓)的彭博摩通亞幣指數上周下跌0.5%至114.21點,是去年12月中以來的低位。
另外,有數據顯示,基金上周從台灣、南韓、印尼及泰國等地股市抽走的資金,約達19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