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然一笑:這一段路

醫然一笑:這一段路

藍天、綠草、小黃花。
小公園充滿笑聲,女兒把鞦韆盪得很高,兒子卻像小猴般在猴子架上爬。玩得很高興,父親悠閒坐在草地上說:「再玩一會便要回家了。」
孩子們慣性地齊心回應:「No!PlayMore!(不!多玩一會!)」
小公園就在家對面,名字是CakebreadPark(蛋糕麪包公園),因為她是一片小斜坡,看起來像綠油油的小蛋糕,冬天鋪上白雪便像撒上糖衣。
美麗景象曾是一片遙遠記憶,想不到今天竟重現眼前,唯一不同就是孩子們已不再是孩子,身份上仍是,心智上可能是,肉體上絕對不是。
到多倫多和波士頓開會,剛好可以跟他們度一個周末,除負上父親根本責任外──食好買好,還有餘閒到十五年前舊居走一遍,他們都在這裏出生和度過人生首幾年,那些年,夏天周末就在這裏盪鞦韆和扮猴子,冬天周末最高興的節目便是Tobagan(意譯滑豬仔),即是坐上小雪橇從山頂滑下來。
跟孩子們一起走上回憶路,感覺很奇怪,他們長大了,我也長大了(高度沒有長,肚腩卻有進賬)。回憶大都是美好,因人類長處是把不美好的回憶刪掉,但坐在藍天白雲下,孩子卻不明白父親的惆悵。
此行主要目的是助女兒搬家,寄宿三年應該是時候自立,跟韓籍女同學在大學附近找到雅致小公寓,故此要帶她要到宜家添傢俬和到大統華置廚具,當見到女兒井井有條地把事情弄得妥當,便知道她已長大,父親的支持是重要但不再是必須,責任已完了大半。
過去十五年活得很充實是因為他們,但當責任將近完成,下個十五年又怎麼辦,當孩子不再是孩子時,父親仍是父親嗎?開心他們長大同時亦傷心他們已長大。
人生大約有五個十五年,用了兩個十五年當上專科醫生,再用上差不多兩個十五年盡父親責任,餘下已沒有多少十五年,見到女兒長大也就是走上人生最後一段路的開始。坐在小公園裏享受着兒女玩樂聲時,不禁亦惆悵着這段路如何走下去。
儘管惆悵,最後還是帶着微笑走下去。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 莫樹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