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急性呼吸衰竭可令患者在短時間內窒息死亡,慢性呼吸衰竭也會導致體能下降,令患者失去自理能力。香港胸肺學會表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可在家中接受「無創通氣治療」,透過呼吸機將加壓的空氣帶到病人肺部,較傳統氣管造口接駁呼吸機的創傷大為減少。
九成呼吸衰竭者使用
本港十多年前引入無創通氣治療,現時約90%呼吸衰竭患者已經採用。香港胸肺學會代表朱頌明醫生表示,病人睡覺時戴上呼吸面罩,吸入加壓空氣提高體內含氧,及減低二氧化碳含量。他稱,以往要接受通氣治療,必須透過插喉或開氣孔,感染住院性肺炎風險大增。肺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為本港第三位及第五位致死疾病,多數患者死因更為呼吸衰竭,故他提醒市民走路時經常氣促、容易疲倦及頭痛,應及早求醫。
患有玻璃骨的Elaine(圖)因脊椎嚴重扭轉,壓着先天已細小的肺部,經常氣喘。10年前證實患呼吸衰竭,用無創通氣治療後,頭痛及氣促情況大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