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4月份一系列經濟數據公佈後,內地經濟情況再次引發憂慮,最近公佈的滙豐中國採購經理指數,5月份初值跌至48.7,連續七個月處於收縮期。
較08、09年金融海嘯時期,現在內地經濟情況似乎更加嚴峻,當年外圍需求很快復元,但今次環球需求卻同時疲弱,連區內亦見呆滯,僅存的抵銷作用亦缺少了。
近期市場上最多人討論的熱門話題是中國應否減息,的確,透過減息的貨幣政策,某程度上會為市場帶來一定刺激和震撼力。再者,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效用未見明顯,5月份新增貸款盛傳僅得5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如果比較目前及金融海嘯後的存貸利率,存款方面,目前是3.5厘,比當年的2.25厘高,而當年貸款利率是5.94厘,現在卻是7.05厘,肯定的是,利息有下調空間。
高盛的哈繼銘支持要盡快減息,他的意見是,目前內地企業的利潤回報率已經降至低單位數,比貸款利率成本還是低,投資實業無利可圖,企業本身自然沒有借貸意欲。但這意見也存在一定誤導,尤其是預先假設一個既定情況,就是當貸款利率成本下降,就必定可以帶動貸款需求,實在有一廂情願之嫌。
中央7月推惠港政策
上周隨香港城市大學資深校友組成的城賢匯前往北京作交流,拜訪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國務院港澳辦,很榮幸獲有關方面安排,與接待我們一團人之負責人,討論和探討城大校友如何更好地落實去年副總理李克強訪港時公佈的36項惠港政策之餘,隱約收到今年慶祝七一回歸時、中央將再有新一輪惠港政策,即俗稱送大禮的措施,支持香港經濟;適逢美國聯儲局下月開會,看來五窮六絕過後,七月真有機會略為翻身。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