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領導人調研騷為何少了? - 李平

盡論中國:領導人調研騷為何少了? - 李平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中共領導人一直把毛澤東的這一訓示奉為行動圭臬,哪怕被蒙蔽、哪怕是做騷,也時常要到基層視察、調查,以取得在高層會議的發言權。但官方透露,自2010年起,領導人的調研活動開始減少,而溫家寶每年夏天針對中期經濟形勢的調研、座談,也從去年的四場減少到今年的一場。

胡錦濤今年沒下過基層

有雜誌引述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的統計稱,自2007年10月至2011年8月約四年時間裏,中共中央政治局九位常委在國內考察、調研共有386次,人均43次,其中,溫家寶的調研活動多達84次,平均不到16天就外出調查一次。
官方並未披露領導人近年減少調研的詳情,而新華網的領導人「活動報道集」顯示,胡錦濤今年未下過基層,溫家寶只到過河南、湖北,近日又去了湖南。背後原因自然引起猜測,是領導人察覺這些調研騷沒有實際價值,還是高層的權鬥已令他們無暇分身或無意離開北京權力中樞?
其實,頻密的調研行程,最大的功用是塑造領導人親民形象,而不是掌握真正的民情民意。最新曝光的「中央領導人某地調研活動接待方案」顯示,領導人的行程安排精確到以分鐘計,領導人到訪的村莊、接觸的農戶、談話內容和方向,事先都已安排妥當。名為安排縝密、安保嚴謹,實際上方便地方官欺瞞領導人。前總理朱鎔基曾多次被騙,包括山西集市貿易、安徽糧倉等問題,溫家寶也曾在北京大學抱怨校方「把學生關在樓裏不讓出來」。

聚焦在十八大權力分配

國內外投資界關注的是,溫家寶今年的中期經濟形勢調查,比往年大大簡化,而且,在貨幣政策放寬問題上,國務院隨後舉行的常務會議並未呼應溫家寶在調研時的講話,顯示最高決策層並未達成一致意見。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高層權鬥的結果,中共領導人將聚焦十八大的權力分配,相信要到北戴河會議結束後,他們才會再分頭下基層,為十八大造勢。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