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與敘利亞自由軍 一起翻越圍牆

蘋果側影:與敘利亞自由軍 一起翻越圍牆

兩年前,旅遊節目中的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還是出塵美麗。一年多來,反對派與政府軍衝突,烽煙下,已看不清歷史名城傷害有多深。但按聯合國估計,約有9,000人在衝突中死亡。大量反對派士兵及平民,逃到鄰國土耳其。
目前土耳其國境內,約有六個收容敘利亞人的難民營,把他們作客人般看待,可自由出入營地。但到訪的外國傳媒,卻要經當地軍部及警察部門批准,才可進入。

攝影記者本月初到訪土耳其鄰近敘利亞邊境的Yayladagi營地,未得官式批准,卻成為營內近8個反對派「敘利亞自由軍」(FreeSyrianArmy)士兵的客人。在兩層高的水泥營房外,一名二十多歲的敘利亞男子,不斷向攝影記者招手,他親身攀過鐵絲網圍牆到外面,鼓勵香港訪客跟着他攀回禁地,親探自由軍。

土耳其難民營內的敘利亞兒童,仍是笑對世界。

Dandash(中)最渴望和平回國。

敘利亞卷煙解鄉愁。

敘利亞人在簡陋的異國帳棚暫避戰火。

在有限的英語溝通裏,8個傷兵,比手劃腳,介紹自己在反抗政府軍的角色。有人負責火箭炮,有人負責機關槍。戰鬥中,身上留下的傷痕,無處不在。長長的癒合疤痕,留在豐滿的肚腩上,也留在大腿上,也留在臉上,最遺憾,是留在心上。
其中一個士兵,請攝影記者留意手機片段:裏面,躺着一個看上去一動不動,不知生死的敘利亞政府軍人。然後,有人把他的頭,用刀慢慢鋸下,旁邊是一陣人群的歡呼聲。片中所見,頭鋸了下來,整整齊齊的跟另一個人頭排排放好。

逃出敘利亞的兒童,傷痕猶在。

逃出敘利亞的兒童,傷痕猶在。

仇恨令殺戮變得麻木

鋸人頭的士兵與拍攝者,就在眼前。他們在細小的難民營房間,興奮地唱起自由之歌。來自和平之地的攝影記者,一時間,找不到平衡的天秤,感覺空氣變得侷促起來。殺戮戰場,遠遠在外面。本年2月,獨眼戰地女記者科爾文(MarieColvin)死於敘利亞炮火。逃跑出來的難民數以萬計,心裏一度仇恨,真真實實放在眼前。

難民營有鐵網封鎖,但敘利亞人可以自由出入。

營內難民對訪客很友善。

車在土耳其邊境,關卡後是敘利亞國境。

 

敘利亞自由軍士兵向攝影記者展示手機裏的殺戮。

營內敘利亞自由軍士兵,帶攝影記者親探營房。

「我沒有感覺生命有危險」。攝影記者知道,他們的仇敵不是自己。可是,因為中國否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解決敘利亞危機的議決,他們對中國人沒有好感,「Chinese,nofriend」,擺出雙臂交叉的敵對姿態。攝影記者於是把中國、香港與日本,混為一談,「China,HongKong,Japan」。他們凝視的眼睛,不一會,就浮散起來,被搞糊塗了。
營內的人,很希望外邊的世界了解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不少敘利亞人,徒步二十分鐘走到邊境關卡,返回敘利亞購買一些本國物資,例如傳統卷煙煙草以及咖啡等等。以往售賣食油的老闆Dandash,如今在難民營賣敘利亞油炸麪糰小吃。雖然家族裏二十多個成員全部安全逃出國境,在他心裏,渴望有天能相見的,是和平。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