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歌星和粵劇老倌不知那位「候任」文化局長是誰,很多人連她的名字也寫不出來。外行人掌文化局?有認受性嗎?有壓場能力嗎?打過硬仗服過眾嗎?對文化有貢獻嗎?面對那些經驗豐富口才凌厲文字如刀的質疑者,十分有趣。粵語陳片就可以恃與老爺有路,妹仔大過主人婆啫,今時今日唔夠班就唔夠班,大家情願不要文化局。既無迫切性,又看不出前景,何以硬銷?一定有景轟。
連日來「689」之鷹犬為耗費公帑七千萬之五司十四局硬銷,急欲通過。司馬昭之心,所謂「文化局」,不如正名「思想局」、「洗腦局」、「中宣部」、「意識形態控制局」,換個說法誰都可以上。大家着眼「文化」?其實那只是個「掩護性詞彙」,而旁邊新設個××局,亦「掩護性分拆」。項莊舞劍,曲線洗腦,嚴控網絡廿三條、廿三條立法、打壓反對聲音、六四紀念、愛國愛黨順生逆亡……
曾主席暴力剪布砌詞狡辯,文化局是一個「局」,市民看透建制派$300~$500人頭費就可買下逾千反拉布示威戲子……如果這些都促進各界反思最終團結一致捍衞香港最珍貴的核心價值,不妨多多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