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加速下滑,企業貸款需求疲弱,有內銀高層指今年或無法完成原定8萬億元新增人幣貸款目標。另人行旗下《金融時報》昨刊登文章表示「不排除短期內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中央正考慮以減息救市。 記者:黃尹華
外電彭博昨日引述三名不具名的內地銀行高層指,今年全年實際完成的新增貸款規模可能只有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遠低於8至8.5萬億元的原定目標,將為06年中央提出新增貸款目標以來首次。
5月新貸恐僅5500億
內地銀行放貸向來有前低後高的慣例,每季信貸發放按「3、3、2、2」比例分配,即第二季至少要有2.4萬億元新增貸款才能達標。但在人行已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情況下,近期新增貸款反而遠低過預期。其中,4月份只有6818億元,而至5月20日,工農中建四大內銀新增貸款投放僅有340億元。業內人士推測,5月新增信貸規模將可能縮至5500億元,兩月合計只有1.23億元,第二季完成目標已經基本無望。
商務部副部長李金早昨日表示,5月上旬內地出現好轉迹象,進出口按年增長達27.6%,「但外貿環境仍然比較嚴峻」。早前海關公佈數據顯示,4月出口增長只有4.9%,進口增長更跌至0.3%,而1月至4月進出口增長只有6%,離年初制訂的「保十」目標相差甚遠。
內地經濟形勢惡化令信貸持續低迷。由於中央遲遲不作減息,令企業成本高企,實體經濟深受影響。目前內地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56厘,而據統計,2011年內地上市公司的資金投資平均回報率只有6.7%左右,意味著內地企業貸款基本是在為銀行打工。
加大預調微調力度
人行亦意識到形勢嚴峻,其主管的報章《金融時報》昨日發表題為「加大預調微調力度」的評論文章,指「不排除為降低融資成本,短期內採取不對稱下調貸款基準利率的可能」。但文章同時表示,「不過下調的空間也很有限。」
另一方面,在經濟放緩之時,內銀淨息差繼續上升。內地銀監會早前公佈,今年第一季內銀淨息差達到2.8厘,較去年第四季上升10個基點,而內銀第一季收入再創新高,按年增長超過23%。如人行決定短期內下調貸款利率,則勢必影響內銀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