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批14512宗申請投資移民九年吸金千億

入境處批14512宗申請
投資移民九年吸金千億

【本報訊】入境處03年推出「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CIES,俗稱投資移民),9年以來共審批1.45萬宗申請者,當中有1.23萬人是取得外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計劃共吸納投資金額1,063.9億元,主要投資項目為股票和房產,而自2010年將房產剔出計劃外,資金則集中在股票。
記者:張婷婷

於03年10月推出的CIES,截至今年4月底,共接獲21,036宗申請,獲批准的個案共有14,512宗,八成半是取得外國永久居民身份的中國籍人士。入境處助理首席入境事務主任郭俊峰接受訪問時表示,當局不能直接接受內地人士投資香港,因為國內實行外滙管制及有居民出境管制,故資金和人都不能直接來港。
他表示,如果內地政策有改變,或港府覺得有需要檢視申請者的條件,當局會考慮與內地機構就此交換意見。
有關計劃將於明年實施10年後作全面檢討,屆時會看看是否需要與內地商討這問題。
計劃實施至今,已有約380名申請者在港投資超過7年。郭俊峰表示,當中約有一半申請者向港府申請永久居民身份或無條件在港逗留身份。他估計,其餘一半有些可能只是想方便出入香港,無意長時間逗留,如有申請者已85歲,相信不是為等到92歲時取得居留權。但不同人的需要和想法不同,亦可能想遲些才申請居留權。

多不在意居留權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指出,很多內地人只是想多個活門,1,000萬元投資額只是「濕濕碎」,有能力的人在內地機會比香港多,只取得居留權不影響他們繼續在內地工作,包括出任上市公司主席,故不太在意是否取得居留權。
科大經濟系主任雷鼎鳴指,9年吸納1,000多億元的投資額,平均每年佔香港的GDP額不及1%,除非政府能創造好的投資機會,否則這金額對經濟影響不大,甚至可能推高通脹。
他表示,早年可投資房產時,資金會令新盤銷情暢旺;至於股市,由於近年多內地企業在港上市,集資最後可能投放回內地。故要計劃對香港產生最大經濟效益,本地需要有適合的投資機會配合,否則只是「塘水滾塘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