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獨白「23年前追求的價值 今天我們去承擔」

內地生獨白
「23年前追求的價值 今天我們去承擔」

這是一名內地學生的獨白:「平反六四的意義,就是堅持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而不是大陸現在經濟好,每個人的價值觀就是錢、錢、錢;23年前,學生用生命去追求的價值,今天依然沒有,那就由我們這新一代人去承擔。」他叫小杰,90後,由南京來港念大學,4年前才認識六四。
小杰說了則黑色笑話。有內地同學上網搜尋資料,因有需要輸入「六四」二字,結果被禁,「他不知道六四,只知道大陸要禁止的,一定是敏感資料」。同學向他尋根究柢,始知道這場血腥鎮壓。小杰說,內地90後處身歌舞昇平時代,中共粉飾太平,除了六四,還有四川地震、陳光誠。
小杰曾聽中學老師說過「六四」,但沒留住記憶。來港升讀大學,望見港大國殤之柱,走過太古橋「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這20個白字。他要填補六四的空白歷史,上網看紀錄片《天安門》,又看話劇《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感動得哭了。
「我看見是一代人對理想的堅持。」小杰去年在大學辦六四展覽、講座,首次踏足燭光晚會,跟15萬人歌唱「愛自由,為自由」,「就像親身在天安門廣場」。那時候他來港3年,很珍惜自由的氛圍,但有港生潑冷水,「賺錢最重要」,他只能慨嘆,「你們有自由都不懂珍惜,失去了就不要哭」。

盼返內地推進民主

今年3.25全民投票,小杰自薦做義工,當聽見逾12萬張白票時,不禁歡呼;若有機會,他說也會投白票,「不是投給那三位候選人,而是投給這選舉機制」。現實是梁振英當選,「這是一個joke(笑話)」。
小杰說,八九年春夏之交,那場民主夢、那群學生亡魂,至今仍未平反。23年過去了,內地經濟起飛,90後是受惠的一代,但他引用台灣文化部部長龍應台的文章說,「對於那些死難的人,我們已經慚愧地苟活」,每個人都是「天安門母親」,「繼續去追求民主自由的理想」。小杰希望將來在內地推進民主,建構公民社會,所以不能上鏡,除非有一天,要靠露面才能保住性命。說來悲凉,卻是如此真實。《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