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提到十多年前鬧失戀的某人,收到本人手書轉發給他的一段「人生絮語」後,直接反應是「沒有用」。
誰說不是呢?那個「你不能改變××,可以掌握自己××……。」的段子,其實早已名滿江湖,沒看過聽過,也一定會覺得太耳熟,以至感覺麻木。
太陽底下無新語,這些絮語,也不過是同一道理的入門版或昇級版,是前人語錄的二度創作,只在於繁簡有異,比喻有差,語氣有別。只要造句能力還不賴,誰都可以自行再創作。
所以,某人看過那段「絮語」後,乾脆帶點不屑地回應:「沒有用」,是理所當然。可能他早聽過「風景不轉心境轉」之類的姊妹版。萬一,他把始祖版《華嚴經》的「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也唸熟到如口頭禪,事情就鬧大了。
不但慰解失效,某人還會覺得被瞧不起了。什麼?你當我是什麼人,這麼一個老生常談我會不知道?你當我是文盲腦殘還是三歲小孩大笨蛋?
看,療傷不成,更傷了這些人的自尊心,失戀之餘還失了面子,淪為雙失的有識之士。業餘九流社工對此不可不防。
某人既然那麼有識,下次又鬧起來,我會引用泰弋爾說過的「你為錯過了太陽而流淚,就會連星星也錯過了。」然後,他可能發動自保意識,說:「這個用不着你說,你以為我沒聽過別為一棵樹錯過了森林嗎?」
這時候,我將會閒閒地回敬:「是啊,沒吃過豬也看過豬跑。但不斷只看着豬跑,你的胃還是空無一物啊,有識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