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教科書市場 四之四:電子書是救星?》
教科書價貴,政府多次開出藥方也無起色,現在又計劃一擲5,000萬元招標研發電子書,會否又是「寃枉錢」?其他國家都在發展電子教科書,但專家認為電子教學並非只是將傳統課本無紙化,而是利用新媒體作互動教學,配套最少需投資26億元,非撥5,000萬元可成事。政府缺乏遠見,又見一斑。
記者:倪清江、翁煜雄
全球發展電子教科書市場,南韓政府07年起斥巨資推動電子課本,目標是2015年所有學校全部摒棄印刷課本,但首階段在50間學校試用後,卻宣佈未來印刷與電子課本並用,小學低年級更全用印刷課本,因擔心影響學童視力。但這無阻電子課本市場發展,NewMediaConsortium的《TheHorizonReport》曾預言電子書可取代實體教科書。佔全球教科書市場85%的五大美國教科書出版商早已成立CourseSmart進攻電子書市場;本地的商務印書館也向此市場邁進。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月初宣佈撥5,000萬元,資助非牟利機構研發限價電子課本,最少資助12套,最快2014年推出。不過,港大教育學院資訊及科技教育部副教授羅陸慧英批評,這只是政府逼書商減價手段。她認為,電子教學不單是使用數碼化的書本或電子課本,而是利用資訊科技作互動教學。因此,同時發展配套如網絡、閱讀器等很重要。
無線網絡未覆蓋全校
98年首任特首董建華已曾撥66億元發展電子教學。但有調查曾指,七成半學校未能全校無線上網,許多學校只是一課室一電腦。中華基督教會獲教育局撥款370萬元,去年起在六間小學推行電子學習計劃,但六校至今無線網絡未覆蓋全校,其中油塘基法小學校長梁淑儀指,數十人一同上網學習時速度緩慢,最終各校另購每副千多元的流動Wi-Fi裝置,電子學習時帶到課室安裝,用完拆走。
電子課本也有成功例子,曾任職前教育署、本地推動電子學習鼻祖之一的鳳溪公立學校機構行政總裁馬紹良07年在鳳溪小學引入一人一電腦形式的電子教學,學生無需買課本,只需一次過買3,000元可供上網和處理文書的netbook,電子課本內容由書商免費提供,為家長節省書費,許多電腦沿用至今。
整個配套最少26億元
本港約有千間中小學,馬估計全部覆蓋網絡約需2億元,若全港80萬中小學生一人一電腦,以每部3,000元計,共需24億元:「如果政府有心做,三至五年電子書就普及到。」
不過,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認為,電子書短期不能取代傳統教科書,但可帶來衝擊,因學校揀書時多一個選擇,傳統書商或需調低書價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