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電影中,將電腦資訊儲存在活體細胞內的情節(圖)可望成真,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經反覆嘗試,終成功在活體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完成儲存、重寫和刪除數據等程序,恍如將DNA變成體內微型電腦。
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經過三年時間共750次嘗試,不斷翻轉細胞內的基因序列,終成功將活體細胞內的DNA變成一個數據儲存器,可任意和完全重復儲存、編寫和刪除數據和資訊,令細胞變身人體的「電腦硬碟」。
助研預防衰老方法
研究員相信,有關發現有助醫學界研究出預防及治療癌症和衰老的方法,舉例科學家可藉這方法,計算出一個細胞的分裂次數,令他們有日可能能夠在普通細胞變成癌細胞前,將這些細胞關閉,阻止它們癌變。
英國《每日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