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界北部的邊境禁區封閉達60年,孕育出一片保存珍貴自然資源和地貌的綠化走廊。沙頭角於今年2月率先被剔出禁區範圍,環保組織「綠色力量」首次於該區進行蝴蝶生態普查,初步記錄到最少有63個蝴蝶品種,包括非常罕見的旖弄蝶,以及四個罕見品種。不過,該會指沙頭角已展開大規模發展,這片生態天堂或將湮沒。
記者:蔡建豪
沙頭角的禁區地帶今年2月率先解封,最少有9條村落被剔出禁區網。沙頭角的村落擁有不少風水林及農地,毗連的紅花嶺又連接八仙嶺及深圳梧桐山保護區,形成合共逾5,600公頃的生態走廊。綠色力量蝴蝶普查員在禁區開放初期,實地記錄該區的蝴蝶品種及數目,初步調查結果令人振奮,錄得最少63個蝴蝶品種,佔全港250個品種約25%。
望發現更多罕見品種
綠色力量高級環境事務經理單家驊表示,普查發現一種本港非常罕見的蝴蝶旖弄蝶,這品種過去的紀錄不多,只曾於新界東北部發現,是次在沙頭角再見旖弄蝶,可進一步了解其在港的分佈。普查員同時也發現4個罕見品種及10個不常見蝴蝶品種。他指普查工作會持續一年,相信稍後可發現更多罕見蝴蝶品種。
不過,珍貴的蝴蝶生境及天然資源,正受邊境禁區開放的現實威脅。單家驊指出,自開放邊境禁區展開諮詢以來,沙頭角已悄悄出現變化,一些村落已平整土地的面積,較數年前大幅增加,不少已離開的原居民,陸續返回該處修建小型屋宇,其中下担水坑更已出現規模龐大的村屋屋苑。其他如消閒農莊及野戰活動等生態旅遊及商業活動,也陸續於沙頭角出現,荒廢農地亦被改建成收費停車場。
單家驊建議,政府必須盡快保留沙頭角具高生態價值和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他贊成將紅花嶺列為郊野公園的同時,也支持將沙頭角與紅花嶺接壤的林地列作保育地帶,保存這片罕有蝴蝶的孕育地。
沙頭角蝶蹤
‧非常罕見:旖弄蝶
‧罕見:寬鍔弄蝶、蚜灰蝶、生灰蝶、菜粉蝶
‧不常見:優越斑粉蝶、紅斑翠蛺蝶
資料來源:綠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