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啟源報道】以商業機構為目標的電郵騙案正火速增加,警方發現有不法之徒利用入侵商業機構電郵戶口,「放長線、釣大魚」監視;當受害人與生意夥伴的交易接近付款時,即冒充生意夥伴,發電郵稱滙款賬戶資料更改,欺騙受害人滙款到指定戶口。涉案金額逾7,200萬元,今年首季警方接獲83宗個案,按年急增近13倍。
入侵電郵戶口伺機出手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總督察陳志勇指,有關犯案手法去年興起,不法之徒入侵受害人電郵戶口後,不會即時行動,卻透過長期監察受害人與生意夥伴的聯絡郵件而犯案。
有關案件由去年首季6宗,增至去年第四季88宗,全年共接獲155宗,涉及騙款達4,925萬元;今年首季警方也有83宗,涉款2,300萬元,至今最大一宗個案,涉及一間法國公司被騙380萬元。
陳志勇指,騙案有擴散趨勢,有港人今年初向美國賣家購買一件價值200萬元貨品,當交易接近完成階段,騙徒即冒充賣家發出付款賬戶資料郵件;由於受害人一直用電郵與賣家聯絡,未察覺電郵有異,結果上當。受害人報案時,部份款項已被騙徒轉走,損失近100萬元。
警方於今年3月已特別成立針對電郵騙案的專責小組,小組迄今拘捕33名港人及外國人,部份人涉協助洗黑錢,正調查是否以集團式運作;他呼籲市民及商業機構留意可疑電郵,滙款前先以電話等途徑,確認交易夥伴身份並確保賬戶資料真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