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姿(589)延發業績、漏報關連貸款、主席辭職,復牌股價狂插38%。不過,本報觀察過往企管出現嚴重問題而股價急挫的內需股,發現中線股價往往能夠重拾升軌。因此,當寶姿股價回穩,足以反映企管負面因素後,後市便不容過份看淡。
近年曾被投資者認為出現嚴重企管問題的內需股,同時有一定規模的,包括達芺妮(210)、國美(493)及物美(1025),其中後兩者更曾長期停牌,但股價稍後便能重返正軌。
國美、物美重拾升軌
06年11月,物美因傳出當時董事長張文中協助中紀委調查而停牌,要10個月後才復牌。物美停牌前股價為6.88元,但復牌首日即大升一成半至7.89元,大約五年後的昨日,收市價已升至17.28元,歷史市盈率達30倍,反映市場認為張文中事件對物美不構成長遠影響。
國美在08年11月因時任董事局主席黃光裕涉嫌「操縱市場」,被公安拘查,致股份停牌,到翌年6月底才復牌,但首日勁升近七成,主要是股價一次過反映港股期內大約四成的升幅。之後越升越有,一個月後的股價升至2.33元,是停牌前的1.3倍。
達芺妮曾在07年8月因市傳前主席張文儀在澳門被捕的「舊聞」,股價單日大跌四成。股價連跌數日後,市場獲悉有關負面消息已是舊聞,股價隨即反彈,3個月內更適逢港股熱炒直通車概念,股價反彈45%。
嚴重企管問題令公司的估值較同業打個折扣,但上述三家曾出事的企業,仍能維持經營模式,股價最終重拾升軌,可見寶姿事件並不代表世界末日,未來仍有翻身的機會。